編按:M痘(Mpox,舊稱:猴痘)疫情捲土重來,傳染力強、致死率皆升高的新型變異株「Ib型病毒」不只在非洲大爆發,更入侵鄰近台灣的亞洲國家—泰國。也讓人不僅疑問,新型M痘變異株的傳染途徑究竟為何?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今日針對此部分提出最新說法。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相較於身體接觸,飛沫是M痘(mpox,舊稱猴痘)的次要傳播途徑,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這場疫情是如何傳播擴散。
法新社報導,世衛組織本月14日宣布M痘已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擔心剛果共和國M痘病毒第一分支的子分支(Clade 1b)病例激增,也怕疫情會延燒到鄰國。
世衛組織在官網表示,M痘主要透過與感染病毒者密切身體接觸,在人群間傳播。
世衛組織說:「密切接觸包括肌膚接觸(例如觸摸或性行為),以及口對口、口對皮膚的接觸(例如親吻)。」
密切接觸也可能包括「與罹患M痘的人面對面,例如彼此靠近交談或呼吸,這會產生傳染性呼吸道粒子」。
(延伸閱讀:M痘變異株泰國現蹤!羅一鈞示警:Ib型新型病毒遲早進入台灣)
世衛組織發言人哈里斯(Margaret Harris)今天在日內瓦記者會上表示,若是感染者有皮膚病灶,「如果你與他人近距離交談、呼吸、身體靠得很近、面對面,就可能會有病毒傳播的風險,但這是一種次要的傳播途徑」。
哈里斯說,「我們所看到的是密切的皮膚對皮膚」接觸,才是M痘傳播的主要途徑。
她表示,「當你和某人說話,你會噴出飛沫」,但「這不是一種主要傳播形式,也不是那種透過空氣、遠距離的傳播形式」。
哈里斯補充表示:「還需要更多研究來徹底了解(病毒)傳播動態。」
世衛組織建議感染M痘的患者、他們的密切接觸對象和治療患者的醫護人員使用口罩。
(延伸閱讀:M痘病毒再進化致死率升高!易侵犯濕疹患者?羅一鈞:2類人為新增危險族群)
本文轉載自2024.08.28「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