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50歲男人50%有攝護腺肥大!醫推番茄、南瓜子5類食物可多吃 | 健康遠見
疾病

50歲男人50%有攝護腺肥大!醫推番茄、南瓜子5類食物可多吃

50歲男人50%有攝護腺肥大!醫推番茄、南瓜子5類食物可多吃 50歲男人50%有攝護腺肥大!醫籲番茄、南瓜子5類食物可多吃。photoAC by @nyao

編按:攝護腺肥大是許多上年紀男性的難言之隱!究竟攝護腺肥大原因、攝護腺肥大症狀有哪些?恐造成頻尿、急尿、夜尿、滴滴答答尿不乾淨等排尿問題?攝護腺肥大改善、飲食治療該怎麼做?《健康遠見》特選此篇為男性朋友們解答。

依國民健康署統計,50歲以上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隨著年紀增長,罹患率也跟著提高,80歲以上的男性逾80%有該泌尿疾病的困擾。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表示,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與老化有密切關係,雖然是良性增生變化,但排尿困難影響身心,還會造成尿路感染、膀胱結石、腎功能損害等併發症。

蔡樹衛說,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膀胱前,尿道由中間穿過,所以當攝護腺肥大時,就會壓迫到尿道、膀胱,出現解尿不順的問題,包括頻尿、急尿、夜尿等,滴滴答答尿不乾淨

攝護腺常見的疾病主要有三個:攝護腺炎、良性攝護腺肥大和惡性攝護腺癌。蔡樹衛提到,攝護腺肥大是男性邁入中年後一定會遇到的問題,要預防肥大發生、舒緩不適症狀,日常保養十分重要,應從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做起。

在日常作息方面,蔡樹衛建議,維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多喝水、減少生活壓力、避免熬夜、過度疲勞等。另要避免久坐、避免長時間騎腳踏車、不要憋尿過久,平時泡溫水澡可以舒解肌肉與攝護腺的緊繃

飲食則應少食用芥茉、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及酒精、濃茶、咖啡、可可、可樂等刺激性飲料,另需戒除高糖、高油脂等飲食習慣,國內外研究發現,肥胖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因過多的脂肪會刺激荷爾蒙過量分泌,引發病變風險。

要預防或改善攝護腺肥大,除了上述方法,蔡樹衛分享,可多吃對攝護腺有益的食物。

(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吃什麼助預防?台大泌尿科醫師:多吃番茄2類蔬果有幫助

適度補充全穀類、堅果類等含鋅食物也是男性日常保養攝護腺不錯的選擇。Pexels by Karolina Grabowska圖/適度補充全穀類、堅果類等含鋅食物也是男性日常保養攝護腺不錯的選擇。Pexels by Karolina Grabowska

1.含鋅食物

首推南瓜子,特別是萃取出的南瓜子油,具有抗氧化能力及高濃度的鋅。另外,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2.植物固醇

包括大豆、南瓜子、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只存在於植物中,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可降低膽固醇。

3.茄紅素

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多吃番茄及番茄製品、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葡萄、櫻桃、紅甜椒、芭樂等。

4.微量元素硒

是一種抗氧化劑,對惡性攝護腺有預防抑制的效果;存在於大蒜、洋蔥、鮪魚、綠花椰菜、小麥胚芽、全穀物、芝麻、紅葡萄、蛋黃、香菇等。

5.異黃酮和黃酮類

蔬菜水果、黃豆、黃豆製品除含有高量纖維外,也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能清除游離基,可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細胞的刺激。

蔡樹衛提醒,如果有頻尿、急尿、夜尿、排尿困難等症狀,建議立即就診並接受治療。50歲以上的男性應每年檢查一次攝護腺,若有家族惡性攝護腺病史,則建議40歲後就需要定期追縱。

延伸閱讀
大眼颱珊珊最新路徑曝 粉專估明晚長崎附近登陸:祝福日本
餐飲業缺工?她打工一年決定「再也不做」 網共鳴:高工時高勞動不是最糟
今日「六星連珠」! 命理師示警:四生肖招小人、有車關要當心

本文轉載自2024.08.25「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