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洗頭髮掉髮有原因?頭髮多久洗一次好?把握 5 關鍵頭皮健康不落髮 | 健康遠見
美容

洗頭髮掉髮有原因?頭髮多久洗一次好?把握 5 關鍵頭皮健康不落髮

洗頭髮掉髮有原因?頭髮多久洗一次好?把握 5 關鍵頭皮健康不落髮 洗頭髮掉髮有原因?頭髮多久洗一次好?把握 5 關鍵頭皮健康不落髮。freepik by jcomp

編按:頭髮多久洗一次好?常洗頭會掉髮?選洗髮精,要挑選標榜無矽靈的?洗頭髮洗兩次才乾淨?坊間盛傳「清水洗頭」真的更好嗎?洗頭時間多久好、水溫、力道、頻率怎麼控制?皮膚科醫師分享洗頭5關鍵,維持頭皮健康不掉髮。

●正確洗不會導致掉髮 適度清潔頭皮有眉角
●建議每周洗頭4至5次 每次不要超過5分鐘

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如果沒有適度清潔頭皮,容易孳生細菌、產生頭臭味,甚至會掉髮。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強調,洗頭首要選擇適當的洗髮產品,洗頭方式更要正確,注意洗頭的力道、水溫、時間、頻率,可以防止掉髮,保護毛囊及髮根健康。

洗過度或不足,都傷頭皮

掉髮是自然現象,在洗頭過程中,會使處於休止期的頭髮掉落,所以不少人擔心「常洗頭會掉髮」。吳明穎說,只要步驟正確,建議每周洗頭4至5次,髮質狀況較佳。若是每周洗1次或超過7次以上的極端行為,前者會堆積髒汙、導致發炎,後者會因過度清潔而讓頭皮過度乾燥,失去油脂的保護力

洗頭的重點在於清潔頭皮,吳明穎提到,市面上的洗髮精產品琳瑯滿目,標榜「無矽靈」並不一定沒問題,而是要注意添加的香料、界面活性劑、防腐劑等,是否會對頭皮造成負擔。衛福部食藥署已澄清「矽靈並不會阻塞毛細孔」,選擇適合的產品並清洗乾淨,就是最好的頭皮基礎保養。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洗髮精種類多,依膚質挑

頭皮是臉部肌膚的延伸,挑選洗髮精也要看膚質,吳明穎指出,油性頭皮可以挑透明、凝膠狀質地、無洗護效果的洗髮精,能阻止過多的油脂分泌;乾性頭皮可選擇珠光質地、有潤澤功能的洗髮精,給予頭皮保濕力。若有毛囊炎、嚴重頭皮屑、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應請教醫師或藥師,不要自行使用藥用洗髮精,避免加重症狀

有人提倡「清水洗頭」,用最天然的方式洗髮,且兼具養髮功效。吳明穎提醒,洗髮是在洗淨頭皮,把沾附的髒汙及皮膚代謝物清洗乾淨,清水並無法徹底清潔頭皮,就跟碗盤油汙無法用清水洗淨一樣,一定要用洗碗精或用熱水燙過。洗頭的水溫不宜太高,適中溫度為38℃左右,接近體溫,過高的水溫易刺激頭皮,且傷害頭皮毛囊。

洗頭的時候,要用指腹貼著頭皮輕揉搓洗,有助於刺激頭部血液循環;若用指甲抓摳、力道太大,「抓頭皮」的方式很可能抓傷頭皮,甚至引起感染。吳明穎建議,除了特殊性的藥用洗髮精,正常洗頭不要超過5分鐘,避免造成過度的清潔

洗頭注意事項

1.控制力道:用指腹輕揉搓洗,輕輕移動位置,避免用指甲抓洗,也不要畫圈或用力來回,易造成頭髮打結。

2.調整水溫:水溫接近體溫的38°C左右,在沖洗完泡沫後,可以用冷水沖一下頭髮,讓毛鱗片閉合。

3.注意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勿讓洗髮精停留在頭皮太久,會造成過度的清潔,頭皮失去油脂的保護。

4.每周頻率:每周洗頭4至5次,若容易出汗,想要一天洗2次,其中一次可用清水沖洗。

5.洗潤產品:挑選適合自己頭皮屬性的洗髮精,若要使用潤絲精,抹在髮尾即可。

聯合新聞網提供圖/聯合新聞網提供

延伸閱讀
第11號颱風「摩羯」恐下周生成 不排除侵襲台灣
迎豐厚回報!9月「財運爆發」星座TOP5 雙魚投資有收穫、第一名準備加薪了
藏壽司爆《吉伊卡哇》之亂 扭蛋不夠、活動提前9月2日結束

本文轉載自2024.08.28「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