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麵包最怕的是揉麵和發酵失敗,本書提供了最佳解方。不用揉的技法、酵母用量減少、低溫冷藏及緩慢發酵的方式,不論是麵包新手或是烘焙愛好者,都能輕易製作出好吃又美味的麵包。書中的任一款麵包食譜,麵糰均不用揉,只要混合均勻即可!關鍵就在一道「拉摺」過程,而麵糰成功發酵的秘訣,就在於用少量的酵母緩慢引出麵粉的美味,加上在冰箱蔬果室靜置一晚的低溫發酵。由於麵糰是低溫發酵,發酵速度不致於過快,不即刻烘烤、多放兩天也沒問題。所以烘焙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從容安排安排製作麵包的時間。
Q:麵糰沒有順利發酵時,該怎麼辦?
麵包麵糰的發酵受到溫度的影響。混合好的麵糰的理想溫度介在23°C~26°C。湯種若在溫度稍高的狀態下,麵糰溫度就容易升高,因此要注意不要讓麵糰過度發醛(發酵過頭的意思)。請參照下表來調節水溫,讓室溫由水溫中麵粉溫度(若置於室溫下,則與室溫相同)控制在50°C~55°C。
▌春秋(室溫20°C)
牛奶不須加溫,水溫調整到20°C(與自來水的溫度相近)。只使用水或牛奶的食譜,稍涼的15°C是最理想的。
▌夏(室溫30°C)
使用冷藏過10°C以下的水,麵粉也盡量冷藏。
▌冬(室溫15°C)
牛奶不須加溫,水溫加熱到30°C(接近溫水的程度)。只使用水或牛奶的食譜,請加溫到20°C(接近自來水的溫度)。
湯種完全冷卻時,水溫比上表所示的高5°C也沒關係。另外,湯種溫熱時做第一次發酵,麵糰過度膨脹時,建議可以在中途將麵糰從蔬果室中取出,移到溫度較低的冷藏室。
Q:湯種失敗時怎麼辦?
鬆軟的湯種也能發揮一定的效果,所以直接使用也沒問題。湯種是將熱水沖入麵粉中,在30秒內迅速攪拌,讓澱粉糊化的結果。
圖/布克文化提供
重點是把量好分量好的水直接從剛沸騰的熱水壺裡倒在麵粉上,溫度就不易下降,以確保麵粉糊化。
Q:麵糰黏糊糊容易沾手時,該怎麼辦?
請適量使用手粉。把手粉撒在工作檯面或麵糰上,或者沾在手指上,盡量不要過度碰觸麵糰,就不容易沾手。天氣熱時,如果麵糰塌下來,也可以先放進冰箱靜置一下。
圖/布克文化提供
不過,若手粉使用過量,反而會讓麵糰變得太滑或過硬,請注意用量。
Q:可以一次就做好數倍的麵糰嗎?
可以的。
發酵時間相同,但數量增加時,烤箱的火力分配不均,可能會需要較長的烘烤時間。因此盡量將麵糰分散放在烤盤上,或者分開放在兩個烤盤上,並注意烘烤的狀態,視情況增減時間。
Q:想當天就烤來吃,可以嗎?
熱狗麵包、鬆軟麵包、貝果、手撕麵包,可以在常溫進行一次發酵,即在常溫下靜置2~2.5小時,讓麵糰膨脹到兩倍以上,這樣就可以當天烤來吃。
硬式麵包的麵糰,在低溫下較易成形,除了冬季之外,很建議放進冰箱蔬果室進行發酵。
Q:如果烤箱沒有發酵功能呢?
可以蓋上乾布,在室溫下做第二次發酵。
圖/布克文化提供
夏天大約需要1小時,其他季節大約1.5~2小時,只要麵糰脹大一圈即可。如果麵糰變乾了,請用噴霧器輕輕在上面噴點水。
Q:用瓦斯烤箱的烘烤技巧?
本書的食譜都是以「電烤箱」的烘烤為基準。
使用瓦斯烤箱時,請將溫度減少20°C,按照食譜的時間烘烤看看。但是,硬式麵包在噴霧、加熱水之後,以180°C烘烤8分鐘後就要關掉電源。之後取出上層烤盤,以230°C並參照食譜的時間,烤到自己喜歡的烤色出現為止。
Q:更換酵母的方式?想用其他粉來製作時?
若是使用葡萄乾酵母酵種(麵粉與水以1:1的比例重複培養出來的),請加入麵粉重量的30%,並稍微減少水分來製作。進行第一次發酵時,請將麵糰放置在室溫下,直到膨脹到1.5倍高,再放進冰箱蔬果室。
最後膨脹到2.5倍高就完成了。第二次發酵的時間也稍微加長一點。另外,若要以其他粉取代食譜中的麵粉來製作,全麥粉、米粉、裸麥麵粉的話,可將食譜的20%的量以此取代。湯種可使用該粉製作,或者以該粉來取代添加的粉也可以。
(本文節選自《池田愛實職人免揉湯種麵包:出身藍帶學院麵包師,教你摺疊麵糰,就能得到40+鬆軟有嚼勁的麵包》,作者:池田愛實,布克文化)
圖/《池田愛實職人免揉湯種麵包:出身藍帶學院麵包師,教你摺疊麵糰,就能得到40+鬆軟有嚼勁的麵包》,作者:池田愛實,布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