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人們活到60歲時,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別讓年齡成為覺得人生無趣的原因 | 健康遠見
樂活

人們活到60歲時,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別讓年齡成為覺得人生無趣的原因

人們活到60歲時,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別讓年齡成為覺得人生無趣的原因 人們活到60歲時,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別讓年紀成為對人生感到厭倦的原因。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編按:女兒啊,妳知道人們活到 60 歲時,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活得不夠有挑戰性。 40 歲就斷定自己年紀太大,活得只剩責任與義務。認為自由不再,以被動的防衛態度活著。直到 60 歲才發現,原來 40 歲還很年輕。對人生感到厭倦,絕對不是年紀的關係。人們之所以覺得人生無趣,不是因為全部經歷過了,而是先入為主的成見,才覺得一切不再新鮮,試圖按照以前的方式過現在的生活。這完全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她從 20 多歲起,就很喜歡到處算塔羅牌和八字,每次碰到職場問題、戀愛問題,都會去找熟識的算命師報到。如今她也 40 歲了,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在公司升到副部長的位置。當我久違再見到她的時候,開玩笑地問道:「最近過得好嗎?妳現在還常去算命嗎?」

「唉唷,醫師真是的,我已經很久沒算命了,現在也沒什麼好問的。婚都結了,也不會再換工作。反正每天就是那樣,沒有什麼好奇的事了。」

她的話讓我很意外,難道她不好奇自己的未來?我以前認識的她,比任何人都還熱衷於探索人生。為了找到人生的正道,她就像墾荒的探險家一樣,從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也常趁著碰面時向我諮詢煩惱。曾經那樣的人,竟然說自己不好奇未來了?

人們到了 40 歲左右,往往認為自己已經做出影響人生的重大決定。「結婚還是不結婚」、「生孩子或不生孩子」等苦惱早已成定局,並付諸行動。想要離開待了很久的職場不容易,轉行又嫌太晚。縱使生活中瑣碎的煩惱依然不斷,卻不像 20 多歲的煩惱那樣,動輒影響人生方向。人生大致底定,如今只剩堅持下去,也就不再對未來感到好奇。

因此, 40 歲族群要不是對我說:「醫師,活著好無趣,我的生活一成不變。」就是「我只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太乏味了。」或「真想回到以前的玩樂時光,那時候每天都很有趣。」

感到厭倦的心情,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我也曾經 40 歲,明白那個年紀的肩上有多沉重。無論在哪個時代, 40 歲都是最忙碌的年紀──他們必須在職場或家庭裡,發揮最高的效率。很多問題只有他們才能解決,一旦他們停下腳步,職場、家庭都會停擺,說不定國家也會。他們肩負重擔,沒有餘裕注意其他事情,關注新事物或追求興趣,都是奢侈的行為。就算對日常感到厭倦,也得盡力維持,這就是 40 歲族群面臨的現實。

如果對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厭倦了,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啊,這就是人生,以後我只能這樣活著。」天底下不再有新鮮事,大多都是經歷過的,或只是稍微不一樣而已。每種食物的味道都差不多,每個人聊的話題也都大同小異。到了最後,逐漸對一切失去興趣,活得像個機器人一樣,老是把無聊掛在嘴邊,只記得往日的有趣時光,擺脫不了過去的記憶、習慣和人生的枷鎖。

然而,對人生感到厭倦,絕對不是年紀的關係。人們之所以覺得人生無趣,不是因為全部經歷過了,而是先入為主的成見,才覺得一切不再新鮮,試圖按照以前的方式過現在的生活。這完全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韓國女演員尹汝貞。取自Facebook@Hook Entertainment圖/韓國女演員尹汝貞。取自Facebook@Hook Entertainment

無論到了幾歲,都要積極地活著

韓國女演員尹汝貞在 74 歲時,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轟動一時。

她在韓國綜藝節目《花樣姐姐》中說過:「我到了 60 歲還是不懂人生,因為我也是第一次活到這個年紀。 67 歲同樣是我的第一次,如果知道什麼的話,我才不會這麼過。」

我想,這就是她至今積極拍攝作品的原動力──年過 60 ,仍然每天都有新的看法與感受。沒有一天偷懶,持續精進自己的人,方能活在每個新的一天。

一提到不要被古板的年齡劇本左右,每天都要維持生活的新鮮感時,很多人會直接挑戰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比如跳傘、辭職環遊世界、學習西班牙文等等。若是從讓生活煥然一新的角度來看,這類挑戰的確有新意。

但事實上,在重複的日常中調適身心,藉由專心工作錘鍊自己所獲得的價值,才是我們必須追求的新鮮感。相同的一件事,對機械式完成每天工作的人來說,不過是潛意識的重複動作,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但對總是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的人來說,每一次都是新嘗試。認真過一天,隔天便會有想做的事。認真過一年,隔年便會有想實現的目標。活在每個新的一天,指的就是這種漸進式的變化。

我很慶幸自己年過 60 ,仍然每天都有想做的事,像是為患者進行更深入的諮詢,好好完成精神分析相關的學術研究,多練習長年的興趣演奏大提琴,順利完成約稿……讓我每天煥然一新的那些期望,源自於昨天的認真生活、去年灑下的種子、十年前不著邊際的夢想,而非某一天的心血來潮。

每天努力進步一點點,就能實現突破。因此,我今天也想做好分內的事情,不要留下遺憾。我很好奇我的明天、明年、十年後,還有我到了 70 歲、 80 歲的樣子。

女兒啊,妳知道人們活到 60 歲時,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活得不夠有挑戰性。 40 歲就斷定自己年紀太大,活得只剩責任與義務。認為自由不再,以被動的防衛態度活著。直到 60 歲才發現,原來 40 歲還很年輕。

 40 歲族群的重擔何其多,假如感到厭倦,便很難保持進取心與新鮮感,自然會陷入機械式的生活,抱怨 40 歲的人不都是這樣過日子?然而,那不過是妳累了、倦了,不是年紀的錯,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別把 40 歲的刻板印象投射到自己身上。

只要還活著,無論幾歲都要活得積極。唯有如此,才不會在今天留下遺憾,也會對明天有所期盼,即使到了 60 歲,依舊能每天維持新鮮感,對未來充滿好奇。我衷心盼望,妳可以這樣慢慢變老。

(本文作者韓星姬,原文節錄自《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商業週刊出版)

《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商業周刊提供圖/《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商業周刊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