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東驚傳多人食物中毒事件!昨17日傍晚一名住在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的阿嬤因抽搐送醫,送院時已無生命跡象,經搶救不治。晚間9時許送回家中,家屬通知親友,約30名親友陸續前往守靈。家屬提供守靈親友小米粽,晚間11時過後陸續離開;今天凌晨3時許,陸續有人出現嘔吐、抽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接連就醫。食藥署今天表示,已與疾管署派員前往採樣,初步鎖定至少檢驗蝸牛、血桐、大花曼陀羅及農藥等項目,結果最快2天到1週內陸續出爐。
醫生初步研判是神經性毒素中毒,衛生局已將食用小米粽送驗
台東12人食用小米粽後嘔吐抽搐送醫,其中3人不治。台北榮總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分析,可能與殺蝸牛或假酸漿葉的農藥殘留有關,但仍待釐清,北榮將派員協助食藥署調查。
台東南迴線12名民眾在食用小米粽後,從昨晚出現嘔吐及抽搐,陸續就醫,其中3人送醫後不治,其餘9人尚在醫院治療中。馬偕醫院急診室主任劉恩睿指出,病人症狀是瞳孔縮小、冒汗、全身抖動、甚至身體僵硬、口鼻分泌物很多,看起來像是神經性毒性。
台東食物中毒案原因為何?醫師解答症狀表現與發生可能性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過去有聽聞當地民眾可能會用聚乙醛農藥殺蝸牛、福壽螺,過去毒物中心研究也發現,此農藥造成的中毒症狀可能很嚴重,但一般嚴重度不會到那麼高,無法確定就是此造成。
楊振昌說,當地醫師向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諮詢也指出,其中症狀較嚴重患者,有口鼻分泌物多等症狀,與有機磷、胺基甲酸鹽殺蟲劑造成的症狀類似。
圖/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集體食物中毒案,老婦生前所包的小米粽,內餡有生蝸牛、竹筍及豬肉。翻攝畫面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場所排名:家比監獄還危險,毒物科醫師曝2大危險品項)
楊振昌說明,有機磷、胺基甲酸過往較少聽到用於殺蝸牛,但也有民眾指出,小米粽所使用的假酸漿葉「味道怪怪的」,不排除是葉片上有農藥殘留;但農藥殘留中毒要這麼嚴重、造成死亡,表示殘留量非常高,機會不高,但仍列入可能性一併考慮。
對於其他可能性,楊振昌說,氰化物毒性高,會造成身體無法使用氧氣、產生代謝性酸中毒,過去有人會用來非法毒魚,但沒有聽說過用來毒蝸牛,症狀也不太符合;肉毒桿菌則要 10 小時以上才會有症狀,且是從腸胃道開始,之後才會造成嘴巴、眼睛、手腳、呼吸無力,不會這麼快速造成死亡。
至於大花曼陀羅,楊振昌說,過去曾有誤將其當成假酸漿葉,食用後造成昏迷、抽搐、幻覺的案例,但國內沒有死亡案例。
楊振昌:建議當地醫師可針對有機磷、胺基甲酸提供解毒劑
楊振昌說,目前建議當地醫師可針對有機磷、胺基甲酸提供解毒劑,但仍須觀察患者狀況是否改善,此次事件死亡率太快又太高,整體還待進一步釐清;除了提供醫師專業諮詢,北榮也將派員協助食藥署、疾管署調查與檢驗。
黃高彬:推測應是有其他毒素直接傷害肝腎,病程才這麼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寄生蟲專家黃高彬指出,若是使用山豬肉,可能會有無鉤絛蟲寄生,但潛伏期長,平均約 1 個月才會發病;而無論何種蝸牛都可能有廣東住血線蟲,成人潛伏期約 2 到 3 週、小孩則約 2 週,因此推測這次事件應該是有其他毒素直接傷害到肝腎,病程才會這麼快。
(延伸閱讀:路上野菇別亂採!預防誤食中毒,一文帶你認識台灣常見野菇)
本文轉載自2024.09.18「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