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太, 58 歲,從年輕起就想創業,她很早就成為一家飲料連鎖店的店長。每天早出晚歸,一心為事業打拼,在結婚後,為了買房子,更加勤快,省吃儉用;張太太生育兩個兒女,每天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還要打理家務。最近從媒體得知一些有關肌少症和骨鬆的資訊,想要及早準備,迎接挑戰,以免來日後悔。
張太太和朋友一起去參加重訓班,每週二次,且是三個人共同上課,很難請假,二個月來的課程項目讓她覺得頗為吃力,覺得下背出現疼痛的情況;在兩週前搬物品時不小心扭了一下,下背疼痛更為嚴重。後來去就診後,醫師診斷為背部扭傷,建議張太太應該要暫停重訓課程,因為課程才開始二個月而已,讓她覺得很困擾。
從中年開始維持身體活動可改善年老後認知功能,維護骨密度
身體活動對健康具有許多益處,包括增進心肺功能、心血管循環功能和代謝功能,減輕發炎狀態,改善組織缺氧,穩定情緒,增強體能和肌力,強筋健骨,促進胃腸功能,防治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三高症候群等。
另有研究顯示,從中年開始即維持身體活動,可改善年老後的認知功能,維護較高的骨密度,因此運動需及早,健康才會好。
中年開始運動,選擇合適的項目、注意每日身體情況很重要
但是選擇合適的運動很重要,一般原則上應注意簡便、減省設備、省錢、且功效良好。以健走為例,應注意安全,包括選擇適當運動時間,如飯後、早晨或傍晚都很適合;運動地點的空氣應新鮮,避免交通要道或工廠旁的汙染地區,過馬路時應注意安全,應避免雨天、炎夏溫度太高、或冬天溫度偏低的清晨運動,每日注意身體情況。
尤其慢性病友,如心臟病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身體症狀(如低血壓、低血糖、頭暈、無力、昏厥等),應避免身體不適時去運動,如果能夠適可而止,量力而為,持之有恆,效果會逐漸增加。目前許多人參加重訓課程,有專業的教練指導,成為一股風氣,善加運用有助增進健康。
圖/臨床常碰到有些人期望經由一週兩次運動課程,讓身體不適、慢性病情形改觀,加上過於急躁,反引起傷導致痠痛,前來門診就醫,得不償失。Unsplash by Yulissa Tagle
但只是答應朋友的邀約,毅然去參加課程,必須先評估自己的情況,許多人憧憬著配合課程的進展,身體的體能一天天進步,不多久即可重拾年輕時的歡笑和體能。但可惜的是,除了一週二次的課程之外,若一樣過著靜態生活型式,很少去參加其他的身體活動,效果會受到影響。
更何況有些病人罹患多種慢性病,經常在醫院和門診出入,一包包的慢性藥,比食物還多,疾病讓人情緒低落,食慾變差,胃口變小,經常都不想吃飯,體重逐漸減輕;或不想運動,體重變重而肥胖,有些人期望經由一週兩次課程讓情形改觀,有些人過於急躁,結果反而引起傷導致痠痛,前來門診就醫,得不償失,就像張太太那樣。
運動要有像刷牙那樣的觀念:應該每天都做,且要適量適時
除了前述運動原則外,很少被提及的是運動要有像刷牙那樣的觀念,也就是「像刷牙」的習慣從事運動;一生當中,我們做得最完整的身體保健就是刷牙,每個人從小就養成刷牙的好習慣,父母、老師、長輩諄諄告誡,有些人每天都會刷牙好幾次,即使沒有牙齒疾病,也會一直保持刷牙的好習慣。
相對而言,也常聽聞運動的益處,卻每週只做一、兩次運動,而且是超額的運動;這樣的運動頻度不夠,而運動強度太大;這種將運動量集中在兩次內做完的情況,就好比每週只刷兩次牙,而每次刷牙很久,且很大力,一定會造成牙齒的傷害。
一樣都是自己的身體,怎可厚此薄彼呢?最近在門診和病人舉這個例子說明運動應該每天都做,且要適量適時,不可躁進,病人都會明白,因此選擇一個適合的運動項目,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必然會得到良好的成效。這就是運動的刷牙哲學。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