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退化性關節炎是50歲以上常見的高齡健康疾病。除了呼籲民眾,蹲跪時,膝蓋承受體重5至7倍壓力,最好儘量避免外。雙和醫院的膝蓋專家: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冠豪,還加碼建議護膝養生必備8招;並同步分享機械手臂,如何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立大功。
對於銀髮族群來說,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高齡健康疾病。雙和醫院的膝蓋專家: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冠豪如何建議護膝養生必備8招?另外,一旦出問題,醫療技術也升級中。雙和醫院指出,有一位88歲林阿嬤經診斷須置換人工關節,阿嬤隔天就能下床用助行器行走!這樣近乎神速的醫療成果,原來是靠醫師聰明採用機械手臂來完成。到底新式工具如何輔助醫師切削「壞骨頭」?
雙和醫院18日舉行「關節健康全攻略」記者會。接受治療的林阿嬤現身表示,腳痛問題困擾她很久,就醫後獲知要手術治療,原先內心擔憂害怕,術後卻訝異幾乎不會痛;若老人家有類似問題,要積極處理,好讓家人放心。
雙和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冠豪指出,林阿嬤過去因工作常要久站,當時雖有痠痛,但大多休息幾天或服用消炎藥就恢復;上了年紀後,疼痛感愈發強烈,即使服藥或注射玻尿酸,仍無法改善。
阿嬤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尤其右膝每況愈下,反覆疼痛、腫脹,連上下樓或從椅子上起身都痛苦難耐,外出得靠輪椅代步,甚至連步行一小段路都無法完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擔心麻煩家人,盡可能減少外出,自我封閉讓心情鬱悶。
陳冠豪表示,透過影像檢查發現,阿嬤右膝軟骨嚴重磨損與骨刺生長,導致股骨與脛骨直接摩擦,骨架變形歪斜,繼而引發疼痛,正是典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經討論後,決定置換人工關節,考量阿嬤年紀較長,為減輕手術負擔,並加快術後恢復速度,於是採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ROSA Knee)換置,歷時約1.5小時完成。
(延伸閱讀:膝蓋痛打玻尿酸有幫助嗎?注射不當恐提早換人工關節?名醫揭多篇研究解答)
圖/88歲林阿嬤(中)飽受膝蓋久痛疾患,術後重拾笑顏。周彥妤攝
機械手臂導航定位,醫師切削壞骨頭
對於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如何輔以運作,他指出,該套系統可再分為一台如眼睛、一台即為手臂;「眼睛」用於定位、建構膝蓋骨頭的系統模型,模型出來後,術前會先計畫好韌帶鬆緊度,並在術中予以微調,調整人工關節所放位置,以及骨頭要切削多少。
計畫定案後,「手臂」才會進入最關鍵的導航,由於機器視野廣,能避免肉眼可能的死角,精準判斷出最佳位置,固定在骨頭上後,再由醫師切削患者壞掉的軟骨、骨刺,把骨頭形狀修好後,再套上人工關節。
陳冠豪說,藉由機械手臂導航,能把位置「喬」得更到位,輔助醫師精準切削,骨頭角度更為密合,有助患者術後行走更穩健。
他提到,術後最大差異在於,阿嬤6月4日手術後,隔日就能下床,靠著助行器慢慢行走,連上下樓都有辦法靠自己;住院5天出院,一週後回診追蹤已能放開拐杖行走,膝關節疼痛、活動度均改善。
陳冠豪比喻,人工關節就像車子的輪框,夠密合才適合這台車,才會好用;一旦連穩定度都有問題,即使裡頭用再好的墊片都會壞,因此該套手術系統,就是要讓輪軸校正到最佳程度。
是否能更耐用?他說,因該套機械手臂輔助手術上市沒幾年,尚未累積足夠科學統計分析,預期應會更好,但仍要視患者年紀等其他條件而定。費用方面,除了開機費14萬元,可選擇健保給付人工關節或自費人工關節,整體介於14至30萬元。
圖/雙和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冠豪表示,機械手臂導航到位後,輔助醫師精準切削。雙和醫院提供
醫生:膝蓋久痛不代表關節退化
膝蓋久痛不見得就是關節退化,陳冠豪表示,發炎、痛風、感染,或腰椎、髖關節疾患,也可能有膝蓋疼痛症狀;若是膝關節退化代表軟骨、半月板受損,合併韌帶、關節變形,像從椅子站起來就痛、上下樓梯也痛、一踩就痛、休息卻不痛,有時合併關節腫脹、緊繃、不順,感受卡卡有聲音。
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退化關節旁會出現骨刺、軟骨破損,合併關節積水、骨頭變形,長時間同樣動作或肥胖的人,或是運動太多太少都可能關節退化,影響生活品質。
圖/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可能出現骨刺、軟骨破損,合併關節積水、骨頭變形等。周彥妤攝
平時養成護膝八招有哪些?
保膝有「八式」,包括:不蹲、不重、控體重、熱敷、抬腿、穿布鞋、護膝登山杖、慢步上下樓。
陳冠豪指出,蹲跪時,膝蓋承受體重5至7倍壓力,最好儘量避免;拿重物會磨損關節,儘量不要大包小包提在手上,而是改用菜籃推車,減少關節負重;此外,減重對減緩關節退化也有很大效果。
熱敷可促進膝關節附近血液循環,建議一次15至20分鐘、一天3至4次,過多不宜;抬腳翹起腳盤撐10秒左右,可訓練大腿肌肉,穩定膝關節,分擔壓力;穿著具軟墊支撐保護的鞋子都有緩衝效果,避免長時間穿皮鞋、拖鞋,甚至赤腳;從事戶外活動,可持登山杖;上下樓梯別太快,儘量用腳掌而非腳跟或腳尖,走出沒聲音的步伐,並握好扶手。
陳冠豪提醒,若膝蓋疼痛持續2至3週,合併腫脹緊繃時,就應就醫接受詳細檢查。每個患者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不一,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並非僅置換人工關節一途,但臨床上常見因輕忽關節惡化,導致錯失治療良機。
8個護膝Tips
避免蹲跪:膝蓋承受過大壓力,應儘量不進行這些動作。
減輕重量:不要提重物,使用推車等工具減少對關節的負擔。
控制體重:減重可顯著減緩膝關節退化的進程。
進行熱敷:每天熱敷15-20分鐘,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
抬腿訓練:可訓練大腿肌肉穩定膝關節,分擔壓力。
穿運動鞋:避免長時間穿皮鞋、拖鞋,甚至赤腳。
使用登山杖:從事戶外活動,可持登山杖,幫助減輕膝蓋負擔。
上下樓梯別太快:使用腳掌著地,避免用腳跟或腳尖,並確保握好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