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新的研究表明,用於治療患者體內「鐵」積累異常、過高(例如:重型海洋性貧血症)的排鐵劑(鐵螯合劑),有可能用來輔助治療高惡性卵巢癌。
該研究是由美國紐約康乃爾大學轄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婦產科桑多瓦爾教授(Tito A Sandoval)所領導完成的,成果已於 2024 年 7 月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Discovery》的期刊上。
「鐵」是人體內的一個重要微量營養素,參與細胞內多項功能,包括紅血球製造、蛋白質摺疊、粒線體呼吸、DNA複製、增殖和代謝等等。
而癌細胞之所以頑強,不容易被殲滅的主要原因,是它們能夠在不利生長的環境下,依舊繁殖茁壯,也因此,癌細胞需要比正常細胞更多的養分和能量,以維持超級高的代謝需求。眾所周知,高代謝率就需要高度依賴「鐵」的利用,因此,癌細胞會使用多種方式來確保「鐵」的供應,源源不絕,其中包括增加「鐵」的攝入和儲存,以及減少「鐵」的排出等等。
卵巢癌好發於 50 歲以上的女性,初期症狀不明顯
卵巢癌好發於 50 歲以上的女性,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大多只是消化道症狀,發現時往往已有腹水或擴散,五年存活率1期約 70~80 %,2期約 50~60 %,3期為 20~40 %,4期則約為 10 %,相比於男性的攝護腺癌,三期患者的 10 年存活率,仍有 50~70 %,確實是死亡率較高。
針對高惡性、轉移性的卵巢癌,現行的標準治療方法,手術切除、混合式化療和維持性標靶治療,雖然已有大幅度的改善,但仍有進步的空間,臨床上需要嶄新的(顛覆性)治療策略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桑多瓦爾教授首先把他們在過去十年中收集的一系列人類卵巢癌樣本,進行分析,發現高惡性卵巢癌,與正常或低惡性卵巢癌組織相比,其組織內的「運鐵蛋白受體」(Transferrin Receptor;負責鐵攝入者)的數目增加,《運鐵素》(ferroportin;鐵的排出幫浦)的數目降低,且與患者預後不良有關聯性。
研究發現:足夠的「鐵」會增強卵巢腫瘤細胞增殖和侵襲能力
另外,之前的研究也已經表明,足夠的「鐵」會增強卵巢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能力,也就是說,活躍繁殖的癌細胞比起正常細胞需要更多的「鐵」,相對於高惡性度的卵巢癌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如果能夠反向思考,掐斷卵巢癌細胞「鐵」的供應鏈,或許就能阻止癌細胞的過度生長與轉移,所以,婦產科桑多瓦爾教授試圖研究並評估,「排鐵劑」對輔助卵巢癌的治療是否有效?
現階段臨床使用的排鐵劑有許多種,像是「除鐵能」、「去鐵酮」和「易解鐵」等等,這篇論文選擇了 2011 年FDA批准的「去鐵酮」或稱「康鐵寧」(Deferiprone;商品名Kelfer)來進行試驗。
研究人員針對高惡性卵巢癌的小鼠模型,進行治療,第一組為單獨使用「去鐵酮」,第二組單獨使用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第三組則為兩種藥物合併治療,第四組為控制組;結果發現「去鐵酮」單獨治療的效果甚至比「順鉑」(目前卵巢癌常用的化療藥物)效果更好,除可以減少腹膜腔中惡性細胞的數量,同時減少腹水積聚和腹膜轉移(omental metastasis),與控制組相比,可增加約 25 %的小鼠存活率。
當使用「去鐵酮」合併「順鉑」化療藥物後,更能將轉移性卵巢癌小鼠存活率加倍達 50 %。深入探究其原因後發現,「去鐵酮」會先使癌細胞缺「鐵」,然後引發細胞壓力反應,增強I型干擾素(IFN)的產生,促使癌細胞核的DNA損傷,加上「順鉑」會阻止癌細胞DNA的複製,等於是二者有互補作用,增強了化療藥物的療效。
另外,壓力反應也會活化自然殺手(NK)細胞,對癌細胞進行獵殺。這樣的雙效合一,可以有效的壓制癌細胞,控制疾病,延長卵巢癌小鼠的生存期。
由於在動物身上,表現亮眼,因此研究人員已經設計進一步的人體試驗計畫,著重於瞭解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三個排鐵劑:「除鐵能」、「去鐵酮」和「易解鐵」,到底是單獨使用好?還是合併使用好?以及各自選用的劑量大小?才能得到對卵巢癌患者的副作用最小、療效最大的選項。
由於是老藥新用,許多臨床數據可以被拿來交叉採用,因此預估將會比一般的全新藥物,較快會有結論。
(本文作者為潘懷宗博士/藥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