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今2024年從10月8日起半個月,包含10月11日重陽節皆屬於此節氣期間。隨著寒露的到來,代表著秋天這個季節已進入深秋,天氣逐漸轉涼,露水增多;寒露與白露時節相比,氣溫下降較多,地面的露水也更冷了,故名寒露。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指寒露節氣正值秋冬交界時節,須多注重足部的保暖,而中醫則認為寒露時節,在日常飲食保養上,應從滋陰潤燥、潤肺生津著手。
寒露身體狀況,常見4不適症狀
感冒與呼吸道感染
秋季氣溫下降,研究證實體溫只要下降1度,免疫力就下降30%,秋天乾燥的空氣可能導致呼吸道黏膜變乾,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容易導致病情惡化。
心血管疾病
秋末氣候轉涼,早晚溫差增加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增加,此時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高峰期。
皮膚乾燥與過敏
寒露後天氣乾燥,人體水分容易流失,皮膚乾澀、緊繃甚至脫屑的情況會加劇,可能出現季節性過敏或反覆搔癢紅疹。
關節疼痛
變冷的天氣容易導致體內寒濕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或患有關節疾病的人,疼痛不適的症狀可能加劇。
寒露養生,留意3日常保養建議
保暖防寒
早晚氣溫低,應該多添衣保暖。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讓地面的寒氣赤腳傳入影響健康。因此,除了注意腳部的保暖外,也可使用中藥材足浴包來泡腳,溫暖小腿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飲食調養
秋燥飲食以柔潤為宜。建議可適度攝取芝麻、蜂蜜、梨子、柿子、銀耳等柔潤食物;少食辛辣之品,如蔥、生薑、蒜類、辣椒等;也可適度食用溫補脾胃的食物,如桂圓、紅棗、薑湯等,來增強體內的陽氣,同時要多補充水分,防止皮膚過度乾裂。
戶外運動
重陽時節登高望遠,寒露期間秋高氣爽最適合踏青出遊,既可鍛鍊身體,亦令人心曠神怡,但民眾務必留意運動後應立即做好保暖,避免於流汗後吹風受涼。
寒露養生食譜預防秋天乾燥不適
秋季潤肺茶飲——百合大棗銀耳茶
【材料】百合 30 公克、大棗 20 枚(去核)、銀耳 20 公克(銀耳浸泡 30 分鐘至泡發,撕小塊去硬蒂)、枸杞 10 公克、麥門冬 10 公克、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麥門冬加 1000 毫升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 15 分鐘。加入百合、大棗,再煮 10 分鐘。最後放入枸杞、冰糖,煮 5 分鐘至冰糖溶解即可。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補氣養血的作用,特別適合秋季乾燥的天氣,能有效緩解咽乾喉痛、乾咳無痰等症狀。百合滋陰潤肺,銀耳潤肺生津,枸杞養肝明目,大棗補中益氣,麥門冬養陰生津,加上冰糖的潤喉效果,幫助調理身體,預防秋季乾燥引發的不適。
圖/露養生食譜—百合大棗銀耳茶,具有滋陰潤肺、補氣養血的作用。馬光醫療網提供
寒露穴道保養—列缺穴舒暢肺氣
首推「列缺穴」,此穴是肺經的絡穴,表裡同治肺與大腸經絡。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可通任脈,治療肺部和胸前相關病症,建議每日早晚按摩列缺穴 10 分鐘,可以補養舒暢肺氣。
圖/「列缺穴」是肺經絡穴,每日早晚按摩10分鐘,可以補養舒暢肺氣。馬光醫療網提供
更多內容請至【馬光醫療網】/【臉書粉絲團:馬光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