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寒露2024年落在10月8日這天。民間諺語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除了多留意足部保暖外。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也須注意秋天的秋燥屬性影響人體肺氣宣發,故在日常飲食上建議可適度補充有助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生津潤燥的木耳、蓮藕等食材或中藥材,來調理保養身體。寒露時節,不妨一起試看看DIY中醫師推薦的2款寒露養生食譜吧!
「寒露」屬於深秋的節氣,隨著東北季風一波一波來襲,早晚溫差逐漸顯現出來,此時的氣溫會比「白露」、「秋分」更涼,露水更多,夜晚水氣會凝結成霜,故而得名。
此外,地處亞熱帶且經常面臨颱風的台灣地區,會出現特殊的「十月熱」現象,即是常說的「秋後熱」或「秋老虎」。颱風過後,也會造成短暫的熱氣,突變的氣候環境造成身體調節機能經常處於大幅度變動,除了呼吸道疾病外,好不容易隨著秋季降溫而相對穩定的皮膚疾病也會受到考驗。
寒露時節相較於秋季屬燥邪風動季節,人體津液容易乾涸外,又多了早晚溫差加大,氣血逐漸內收。皮膚肌表開闔調節將受到更嚴厲的挑戰,不僅會使肌表皮膚黏膜容易乾燥,因氣血內收導致氣滯現象較為明顯。
除表現為鼻腔黏膜乾燥、唇口乾、眼睛黏膜、乾咽喉乾、皮膚龜裂脫屑外,更會伴隨有疲倦、睏頓感,甚至稍微有些胸悶,以及及呼吸不暢,上述這些都是常見的節氣調節症狀。
故中醫在調理上,需要透過生津潤燥及輕補腎氣,來溫脾胃、促進營養物質及津液生成。寒露節氣,飲食上宜平補,建議民眾不妨可透過食粥,或其他潤燥食物來潤肺養陰。
圖/蓮藕具有生津、止血化瘀、健脾開胃、安神生智的功效。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寒露吃什麼?蓮藕、蓮子、麥門冬入菜,試試2潤肺食補
木耳蓮藕粥
▌食材:白木耳、蓮藕、蓮子( 20 - 30 顆左右,視個人口味加減)、山藥(依個人口味適量)、紅棗 5 -10 顆、肉桂(依個人體質寒熱適量放 1-3 公克)、白米或五穀適量。
▌做法:取白木耳過濾後泡發約 40 分鐘,再將黃色蒂頭部分切除,切成小片備用;蓮藕沖洗乾淨,削皮後切塊備用。隨後將所有食材放入電鍋,約 500-1000 cc水量,根據個人喜好濃稠度適量加減,燉煮半小時至一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等效果,適量肉桂可以透過溫腎來暖脾胃,資助脾胃運化滋補氣血。
溫脾潤肺茶
▌藥材:黨參 5 公克、沙參 2 公克、麥門冬 8 公克、乾薑 2 公克、肉桂 1 公克、紅棗 5 顆。
▌做法:將紅棗剖開後,把所有藥材放入 300 cc水中,熱水悶約 30 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
▌功效:透過潤肺及溫腎來平衡燥冷節氣,其中黨參、沙參除了補脾肺氣外,對於生津潤燥藥物(如麥門冬)有良好輔助加乘效果,透過肉桂溫腎及少許溫脾健胃藥物可以促進脾胃運化生津潤肺,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宣肺、養肺、潤肺之效。
圖/寒露節氣晚上可透過足浴(泡腳)或泡澡來活化氣血循環。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寒露防著涼,善用3穴道按摩+足浴泡腳疏通全身氣機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取肺經相表裏的大腸經穴位,具調降肺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取穴於手背第 1-2 掌骨間,第 2 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每日按壓 15-20 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
▌壇中穴:屬任脈,心包募穴,內為宗氣之海,故又稱「上氣海」,具利氣,寬胸功效,取穴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當兩乳頭之間。每日熱敷或按壓 15-20 分鐘,搭配合谷穴配穴可以助大腸經進入胸腔氣機開通,氣機通暢可以連接脾胃之氣向上布達,以生津潤肺。
▌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深秋時節可以透過腎經穴位向上輸布氣血可以利用腎氣銜接脾胃之氣來養肺潤肺,取穴於足內側部,內踝尖正下方與距骨相接的凹陷處。每日按壓 15-20 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
寒露時節除了須注意秋季的秋燥屬性影響肺氣宣發外,支氣管收縮及敏感誘發也是常見症狀。建議民眾不妨可利用佩戴口罩來保暖,並避免口沫傳染,可以降低呼吸系統過敏及流感傳染風險。
此外,寒露節氣後轉為深秋,氣溫轉涼,易使氣血部分內收,肌表沒有足夠氣血抵禦外來風寒吹襲,加上早晚溫差大,故建議外出時需準備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風;晚上可透過足浴(泡腳)或泡澡來活化氣血循環外,適度進行穴位按摩放鬆肌肉筋膜,也有助於緩解整日工作的壓力。
(延伸閱讀:寒露養生必知!泡腳按摩3穴位去寒氣,山藥、白蘿蔔入菜補脾胃更潤肺止咳)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賴睿昕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