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蛋白質食物有哪些?蛋白質攝取量、攝取過多會怎麼樣?4問題一次看 | 健康遠見
營養

蛋白質食物有哪些?蛋白質攝取量、攝取過多會怎麼樣?4問題一次看

蛋白質食物有哪些?蛋白質攝取量、攝取過多會怎麼樣?4問題一次看 蛋白質食物有哪些?蛋白質攝取量、攝取過多會怎麼樣?4問題一次看。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從參與生理生化反應,到支撐人體結構等,都有蛋白質的蹤影!但是一天蛋白質攝取量建議是多少?蛋白質攝取過多有問題嗎?蛋白質食物又有哪些?讓營養師告訴你!

解析一/蛋白質食物有哪些?

我們依據蛋白質食物的來源或者食物分類,來敘述蛋白食物有哪些:

整理一/依照動物性來源與植物性來源分類

動物性蛋白質

絕大部分的動物性蛋白質,吸收率佳、必須胺基酸組成完整,因此又稱為完全蛋白質或優質蛋白質,來源包含肉類、魚類、蛋類、奶類等動物性食品。不過,動物性食品中也有非完全蛋白質,意即無法提供完整的必須胺基酸,如:膠原蛋白。

*註:雖然膠原蛋白本身為非完全蛋白質,但可經過水解純化後獲得具有功效的胺基酸片段,進而達到養顏美容的健康功效。

植物性蛋白質

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普遍都比動物性食品低,且因必須胺基酸組成不全,稱為不完全蛋白質。唯有大豆類食品,如:黃豆、黑豆、毛豆與其加工製品,蛋白質含量較高,且必須胺基酸組成較為完整。

整理二/依照食物屬性分類

台灣的營養學家,將食物分成以下六大類,並以「份數」作為標準,規定一份食物所含的蛋白質、脂肪、醣類與熱量,再設定一份食物該有的「克數」。

食物代換表(以上為每份食物所含營養素與熱量)。好食課提供圖/食物代換表(以上為每份食物所含營養素與熱量)。好食課提供

以肉類為例,豬大里肌和雞腿同為低脂肉,一份的豬大里肌為35克、雞腿為40克,也就代表35克豬大里肌與40克的雞腿都含有7克蛋白質、3克脂肪與55大卡的熱量。

解析二/蛋白質攝取量建議

整理一/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定義

營養學家制定了每日建議攝取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或適當攝取量(Adequate Intake, AI),作為許多營養素的建議攝取指南,兩者差異在RDA有明確研究證實,AI則無法用實驗證實,是由觀察而得,如:嬰兒的營養素需求。

❝此劑量能避免97.5%的人,出現營養缺乏症。❞

所以許多人誤解超過RDA或AI的量就是超量,其實不然,根據定義RDA或AI是避免缺乏的劑量,而非限量。

整理二/蛋白質攝取量計算

在2022年,國健署有公佈最新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其中針對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如下(皆以適度活動量計):

不同年紀建議蛋白質攝取量計算 。好食課提供圖/不同年紀建議蛋白質攝取量計算 。好食課提供

解析三/蛋白質攝取量現況

目前我們的蛋白質攝取量,都有滿足國健署的RDA標準(3),代表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因為有蛋白質缺乏造成的缺乏症。
*註:蛋白質缺乏症並非指肌少症,而是指俗稱紅孩兒症的瓜西奧科兒症(Kwashiorkor),病症包含水腫、腹水、黑色素無法生成而有的「紅髮、紅皮膚」現象。

台灣民眾蛋白質攝取量足夠,難以發生蛋白質缺乏症。好食課提供圖/台灣民眾蛋白質攝取量足夠,難以發生蛋白質缺乏症。好食課提供

整理一/健身族群蛋白質攝取量夠嗎?

健身族群的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約在每公斤體重1.6至2.0克間,而目前19-44歲的族群,蛋白質攝取量約在1.8至1.9克,因此光看每日蛋白質攝取,是符合健身族群的蛋白質需求。

不過對於健身而言,蛋白質不只是考慮「整天攝取量」,也須考慮以下事項:

胺基酸組成:支鏈胺基酸是肌肉組成的主要胺基酸,且會啟動肌肉生成相關的細胞機制,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乳清蛋白會強調添加支鏈胺基酸。

攝取時間:在運動後若能越快速補充,效果會越好,所以看整體一天攝食量,可能會錯過運動後補充的黃金時間,相對成效較差。

整理二/銀髮族蛋白攝取量夠嗎?

以目前的全體平均攝取量而言,銀髮族不至於發生蛋白質缺乏問題,但因為每個長輩的個體狀況差異大,又可能會有牙口不好、食慾不佳問題,建議還是要依據個人狀況做調整。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解析四/蛋白質攝取量過多會怎樣嗎?

許多人關心蛋白質攝取過量,會不會提升疾病風險,像是腎衰竭、洗腎、痛風等,事實為何呢?

整理一/健康人

提升腎絲球過濾率,長期是否增加腎臟負擔未知。2018年有一篇系統性回顧文章,探討多篇高蛋白質飲食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研究,整理如下:

短期(1至8週)的高蛋白質飲食,觀察到腎絲球過濾率提高,尿氮提高,大部分研究未發現對腎臟的負面影響,學者則保守認為以目前的研究,無法評估長期攝取高蛋白質說是否對腎有不良影響。

長期觀察上(15與21年),無論是高動物性蛋白攝取,或總高蛋白質攝取量,都沒有增加罹患腎臟病的風險。

提升痛風、高血脂風險(因紅肉、烹調方式引起)。雖然目前研究尚未證實高蛋白質飲食會引起腎臟病,但有許多研究認為高蛋白質飲食,容易會伴隨「紅肉」、「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再加上「油炸」、「炭烤」等烹調方式,就會提高痛風、高血脂等健康風險。

整理二/腎衰竭族群

尚未洗腎前的腎臟病患者,需要透過限制蛋白質來減緩腎臟衰退,因此確實對於腎衰竭患者而言,攝取過多蛋白質會加速腎臟病的進程。除此之外,動物性高蛋白質食品也常伴隨著「高磷」問題,也容易使磷累積於腎友身上造成健康負擔。

早期腎衰竭難以察覺,而在腎衰竭早期時即需要透過限制蛋白質來減少腎臟負擔,若維持既有的高蛋白質飲食習慣,就可能加速腎臟衰竭。

(本圖文轉載自好食課官網)

專欄介紹:

好食課是專業的營養師團隊,我們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希望與大家一起邁向更健康的未來。

更多內容請至【網站】/【粉絲專頁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