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眼睛乾澀且有異物感、口乾、皮膚乾癢、陰道乾澀?小心可能是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乾燥症上身!不過,到底什麼是乾燥症?乾燥症症狀還有哪些?乾燥症飲食需要注意哪些事?除了西醫治療外,還有哪些選擇?一文帶你從中醫角度了解乾燥症原因、治療調理方針。
乾燥症是什麼?醫:屬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曝乾燥症症狀、表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乾燥症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常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口乾、皮膚乾癢及陰道乾澀等,這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所致,還可能引發肺炎、腎炎、關節炎等多個器官的炎症。
患者經常感到眼睛乾澀不適,甚至出現灼熱感、眼紅腫脹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西醫治療主要以消炎性眼藥水或促進淚液生成的內服藥來緩解症狀,並建議患者減少使用3C產品,減輕眼睛疲勞。
然而,這些治療方法雖可暫時舒緩症狀,並無法完全解決問題。有些患者在服用西藥後可能出現多汗、唾液過多、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因此許多人轉而尋求中醫的協助。
圖/對於乾燥症引發的乾眼問題,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至關重要。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乾燥症看中醫有效嗎?中醫師解說治療、調理方向,首重滋陰潤燥
謝旭東進一步解釋,乾燥症在中醫學中屬於「燥症」的範疇,其根本病因在於肝腎陰虛和津液虧損,導致燥熱內生。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腎陰虛會導致眼睛失去濡養,進而引發乾澀。
在治療上,常使用內服中藥如明目地黃丸,來滋補肝腎、養血明目,並以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配合夏枯草以清肝明目,從而減少因炎症導致的眼睛乾澀,也可改善失眠。此外,若患者還伴有口乾、皮膚乾燥等症狀,可加用生地黃、麥冬、玄參等藥物以滋陰潤燥。
個案分享
謝旭東表示,日前門診就曾收治一名年過50的孔小姐,眼睛乾澀且有異物感已超過三年,最初於眼科診斷為虹彩炎,並接受類固醇眼藥水治療,但症狀反覆發作。隨後再度至醫院檢查,確診為乾燥症。儘管使用西藥及眼藥水治療,但不適感依然存在,遂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尋求幫助。
就診時,除了眼睛乾澀與疼痛,她還伴隨失眠和皮膚易起紅疹與乾癢等症狀。因此,治療上給予加味逍遙散合併夏枯草,並配合「明目地黃丸」早晚服用。經治療半個月後,孔小姐自覺眼睛乾澀減輕,失眠症狀亦有所改善。四個月後,眼藥水的使用頻率減少至每週一至兩次,持續的中醫治療也進一步改善了皮膚乾癢和失眠等問題。
乾燥症飲食禁忌有哪些?少碰油炸辛辣食物,多補維生素A、Omega-3
謝旭東表示,對於乾燥症引發的乾眼問題,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至關重要。首先,應避免過食辛辣、油炸及燥熱的食物,如蔥、薑、蒜等辛香料及麻油等,這類食物易加重陰虛燥熱的症狀。
建議平時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如胡蘿蔔、茼蒿;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魚油和亞麻籽油等,有助於滋潤眼睛,減少乾澀感。其次,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度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改善體質,促進氣血循環。
護眼穴道按摩!每晚睡前6分鐘按手部3護眼穴位,減少發炎、眼睛疲勞
此外,每天可進行眼周穴位按摩或熱敷,並結合按摩手上的液門穴、珠圓穴、三間穴,護眼三穴位。這三個保護眼睛穴道能夠改善眼睛周圍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減少發炎,並有明目的功效,建議睡前雙手輪流按摩各3分鐘。
液門穴
液門穴位置:手背部,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液門穴按法: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按揉。
圖/液門穴位於手背部,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北市聯醫提供
珠圓穴
珠圓穴位置:拇指背指間關節,橫紋兩側五分處。
珠圓穴按法: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及中指夾住,左右扭轉。
圖/珠圓穴位於拇指背指間關節,橫紋兩側五分處。北市聯醫提供
三間穴
三間穴位置: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方橈側凹陷處。
三間穴按法:微握拳,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指尖按壓。
圖/三間穴位於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方橈側凹陷處。北市聯醫提供
護眼茶配方這樣做!中醫推「潤燥菊花茶飲」舒緩乾燥症,甩失眠心煩
除了眼部按摩穴道外,謝旭東也進一步分享一款材料準備容易、做法簡單的護眼茶飲—菊花潤燥茶,給有乾燥症、口乾、眼睛乾澀、皮膚乾癢、失眠心煩等症狀的朋友作為日常滋陰潤燥的保養調理參考。
菊花潤燥茶
材料:甘菊花3錢,桑葉1錢,百合2錢。
做法:將上述三味藥材簡單淘洗瀝乾後裝成茶包,放入500CC的熱水中悶10分鐘即可飲用,一周飯後飲用2-3次。
功效:菊花養肝明目,搭配桑葉、百合生津潤燥,且百合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乾燥症患者的心煩失眠也有幫助。
注意事項:感冒、懷孕、胃腸不適、體質敏感的人需於醫師指示下飲用。
乾燥症怎麼辦?日常保養治療5Tips
中醫治療:若傳統西醫無法緩解症狀,可考慮中醫的調理方案。
飲食調整: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和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魚類的攝取。
生活方式:適度運動與充足睡眠有助改善身體狀況。減少使用3C產品,避免眼睛疲勞。
護眼按摩:每晚按摩液門、珠圓和三間3穴位各3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自製茶飲:每週適量飲用具養肝明目及安神作用的菊花潤燥茶(有特殊體質或不適症狀者,飲用前應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