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另一半張淑芬,相伴走過23年婚姻,如今在公開場合,仍能讓人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恩愛如昔。其實,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經營出屬於兩人的理想生活,秘訣正在於「做自己」。做好自己,也成就對方,或許是張忠謀與張淑芬結縭多年,還能對彼此保有深情的相處之道。不需要華麗的言語,就能讓婚姻之路走得長遠又安好。
今年7月張忠謀93歲生日前夕,另一半張淑芬出席公開活動時,被問到要送什麼禮物給他?張淑芬幽默一答「我自己」,「把自己照顧好」是她送給張忠謀最好的生日禮物。
其實,張忠謀從來都讓張淑芬做自己,可能正是張淑芬所言「把自己照顧好」的終極意義。他們兩人從數十年前結婚以來,就明白彼此間有許多差異,但甘願讓對方實現自我。
張忠謀:理想的家居生活,是這樣的夜晚
像是張淑芬在2002年出版第一本著作《真心》(天下文化出版),張忠謀為了另一半所寫的序言中,如此描繪當時新婚甫滿一年的相處實情:
「晚上和週末,她閱讀、打坐、做柔身運動;我戴著耳機聽我的巴哈和莫札特,有時脫去耳機,沉入苦思。有時我們兩人都不做自己的事,而交換一天的經歷和心得。…我和她都不太喜歡晚上的應酬,所以常常有長談的機會…無論稱它為什麼,這是我理想的家居生活。」
張忠謀並在文中提到,另一半張淑芬對人的心靈與佛教很有興趣,曾去了幾次西藏與尼泊爾。其實,這些都是他就算有兩個星期以上的假期,也不會想要去的地方。吸引他的旅遊景點會是富有歷史古蹟的羅馬、雅典;或者有音樂氣息的維也納。他認為自己要從歷史文化、或者靜思中才能得到新的活力。
但張忠謀卻用「殊途同歸」來形容兩人的相處,深深明白自己和另一半即便有許多興趣不同,但只要有兩人放下一切交心的夜晚,回頭看都美好。
這樣的尊重與給予空間,在往後兩人的相處中也從未改變。
圖/張淑芬著作《引路》的新書發表會。魯皓平攝
張忠謀為另一半打造「自己的房間」
後來,張淑芬的熱情發展到繪畫上,張忠謀一切看在眼裡,用「喜歡畫」的心情鼓舞著另一半的藝術新事業:
「芬常說我不懂她的畫,我的回答總是:『喜歡就是懂』。我幾乎每幅都喜歡。」
在他為張淑芬另一本著作《引路》(天下文化出版)的序言中,他細述2006年張淑芬開始學畫,2010年由於她改造一幅在歐洲博物館偶然窺見的畫作「戴黑帽的女士」,融入巧思繪出自己版本,讓他自此看到另一半的創作潛能。
沒想到,某一天張淑芬突然說不畫了。張忠謀詢問之下方知,是因為她在家中的畫室很小,這空間甚至還放著他的跑步機,因此無法畫大幅作品。
這個小說家吳爾芙曾提及,女性創作者常見的困境:由於不能擁有「自己的房間」,讓她們無法全心創作。這問題張忠謀也毅然解決。他讓張淑芬在台北幾乎最貴的公寓大廈裡買了一所公寓,當作她的畫室。這畫室景觀甚佳,而張淑芬日後的創作,果然踏上更新的境界:開始登上蘇富比與佳士得的拍賣會。
圖/張忠謀用「喜歡畫」的心情,鼓舞著張淑芬的藝術事業。張智傑攝
以台積電創辦人的身價,張忠謀夫婦購買房產在外界眼中或許不算困難,然而,這並非曾從無到有草創台積電、性格務實的張忠謀,通常會有的作法。他在序中指出,在他眼中,這間畫室的折舊,恐怕要賣許多畫才能打平,「但我很高興有許多人喜歡(懂)芬的畫。」
而張淑芬,也對於另一半的付出,點滴在心頭。她曾於2019年接受《遠見》專訪時,回憶起這段買畫室的回憶。由她說出的觀點有些不同,但相同的是可以聽出兩人的相知相惜。
她指出,自己當時是因為陷入瓶頸,才決定停止作畫。嫌畫室小只是藉口,「但他說,人的一生難得能找到一個兼具興趣與天分的嗜好……他當時應該沒想過,有一天我的畫會上蘇富比拍賣吧。他只是在我遇到瓶頸時,默默支持、陪伴我。」
張淑芬:尋常生活中的開心,很真實舒服
至於張淑芬對於兩人生活的經營,是不求絢爛,追求平凡日子中的微小幸福。
她曾受訪指出,「早上起來看到先生神清氣爽,晚上看到他下班沒有心事重重,也讓我很開心。這種尋常生活中的開心,很真實,很舒服。」
自2018年以來,張忠謀從他創辦的台積電退休,平日生活就是打橋牌、陪太太旅遊,以及寫即將於今年11月底出版的自傳下冊。反觀身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的張淑芬,以志工角色為新重心,平日行程有時還比另一半繁忙。
圖/2022年張淑芬獲頒《遠見》高峰會「傑出公益服務獎」,張忠謀也親抵會場。關立衡攝
在2022年的遠見高峰會,張淑芬從賴清德手中獲頒「傑出公益服務獎」時,她談到,或許私心希望老婆更常陪自己的張忠謀,從不支持她做公益,卻也不曾阻止她。她回憶,出發前往花蓮的清晨,張忠謀只是起身拍拍她,即便災區處處危險。
這份願意放飛另一半的心意,讓張淑芬深深感謝先生,「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
做好自己,也成就對方,或許是張忠謀與張淑芬結縭二十多年,還能對彼此保有深情的相處之道。不需要華麗的言語,就能讓婚姻之路走得長遠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