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年紀大了適合繼續開車嗎?老人開車肇事率真的比較高? | 健康遠見
超高齡社會

年紀大了適合繼續開車嗎?老人開車肇事率真的比較高?

真正的關鍵不是年齡,而是能力的變化。
年紀大了適合繼續開車嗎?老人開車肇事率真的比較高? 《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雖然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發生,但是如果是老人肇事,通常會被放大檢視。如果造成比較嚴重的死傷,檢討老人是否還可以駕車的言論又會浮上檯面。但是,老人到底是否適合駕車,老人駕車真的比較不安全嗎?(本文節錄自《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一書,作者:黃揚名,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臺灣的數據顯示,老年駕駛肇事的比例其實是比較低的;然而,老年的行人,事故發生率是最高的。值得一提的是,行人事故發生率是只有當疏失是行人造成的,才納入計算。

不過,美國的資料則有一些不同的發現,比方說老年的駕駛發生事故的機率是25∼64歲族群的1.6倍,而且即使多數老人晚上不開車,老人晚上駕車肇事死亡的頻率是白天的3倍。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可能是分母的不同,在美國的資料是以領有駕照的老人來做計算,但在臺灣的資料,是以年齡符合的老人來做計算。

值得關注的是,老年駕駛佔所有駕駛的比例,隨著人口高齡化,已逐年上升。所以,釐清如何讓老人更安全的駕駛上路,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延伸閱讀│專家分析「獨」世代將來臨:沒子孫的晚年「這樣過」才健康)

老年駕駛佔所有駕駛的比例,隨著人口高齡化,已逐年上升。(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圖/老年駕駛佔所有駕駛的比例,隨著人口高齡化,已逐年上升。(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為什麼老人開車比較容易發生事故?

在駕駛模擬器的研究發現,老人的反應比較慢、比較容易撞上前車、開車速度比較慢,以及無法穩定的和前車保持距離。這當中好幾個因素,都是比較容易肇事的因子。

目前研究上的發現,可以歸類為三大方向:

一、跟視力有關的

老人的視力退化、對光線的敏感度提升,都會影響他們開車的安全性。如果有青光眼、白內障等視力相關的疾病,更會嚴重影響用路的安全。

在研究上,常會使用可用視野(Useful Field of View)來判斷一個人的視覺處理能力。很多證據都發現,老人的可用視野比年輕人小,而且若兩眼的可用視野都過小,就會影響用路安全。

二、與動作協調有關的

因為開車的時候,駕駛需要針對看到的人事物去做反應,可能是去踩煞車,或是去調整車的檔次。在模擬駕駛器的研究結果發現,老人在用腳踩踏的時候,不僅速度比較慢,且比年輕人容易出錯。此外,老人在踩錯之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修正自己的錯誤。

三、與認知運作有關的

老人的執行功能能力變差是主因,若要細分,又可以分為跟認知彈性,以及跟注意力管理這兩個部分。研究發現,老人的認知彈性是比較差的,也因此面對多變的路況,會比較難及時反應,就比較容易發生事故。

也有研究發現,老人在路口的時候,比較沒有左顧右盼的行為,因而容易在路口發生事故。老人之所以減少左顧右盼,可能跟執行功能退化,為了避免負擔過重,索性就減少有負擔的行為有關係。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因為這些能力的退化,都是漸進式的,不是突然發生的。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檢測自己開車的能力,對所有年齡層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對老人來說尤其重要。

不要被誤導了。

❝雖然很多研究都發現老人在駕駛上,比年輕人更不安全。但是,其實真正的關鍵不是年齡,而是能力的變化。❞

比方說,有一個研究發現年齡和知覺、認知的能力,總共能解釋64%駕駛行為的變異程度。這當中只有19%是跟年齡有關的,其他都跟年齡沒有直接關係。雖然那些能力的變化,確實很容易跟年齡的增加一起發生,但這不是必然的。(延伸閱讀│一個人如何快樂獨老?「這件事」不求人,才老得有尊嚴)

面對這樣的狀況,該有哪些配套呢?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老人開車不安全,那麼就不要讓他們開車。對於有便捷大眾運輸可以使用的老人來說,不開車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有些老人還不喜歡開車;但是,在一些大眾運輸不方便的地方,禁止老人開車,就不一定利大於弊了。因為不能開車,等於限制了老人的行動,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的社交,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不過,無人車技術的發達,未來可能連年輕人都不一定需要自駕車了,所以老人不能自己開車的問題,恐怕沒有那麼嚴重。

現階段,不少國家透過定期檢查老人的能力,來決定他們是否可以繼續擁有駕照、可以繼續開車,確保能夠開車上路的老人,對於用路安全是沒有威脅的。

臺灣的檢測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

一、對時間的正確認知能力,說出當日的年、月、日、星期與當時所在地。

二、近程記憶思考的能力。

三、測試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

若對比前面回顧的研究,會發現其實除了第三個部分可能跟用路安全有關係之外,其他的其實都不是那麼有關聯性。

當然第一、第二兩個部分,主要是跟失智症的檢測有關,若一個人有失智症的狀況,確實也不適合開車。但是,就算不失智,若一個人的可用視野過小、認知彈性不足,也都不適合駕車。

《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作者:黃揚名,商周出版圖/《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作者:黃揚名,商周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