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腸病毒多久會好?大人小孩症狀不一樣,營養師分享這樣吃加速復原 | 健康遠見
腸病毒

腸病毒多久會好?大人小孩症狀不一樣,營養師分享這樣吃加速復原

腸病毒多久會好?大人小孩症狀不一樣,營養師分享這樣吃加速復原 腸病毒多久會好?大人小孩症狀不一樣,營養師授飲食這樣吃加速復原。Pexels by Polina Tankilevitch

編按:疾管署11月5日表示,腸病毒上週門急診就診破1.9萬人次,為近10年同期新高。針對罕見腸病毒秋冬流行,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推測,應與腸病毒病毒型別多,加上COVID-19期間小朋友未染腸病毒導致有關。究竟腸病毒症狀有哪些?腸病毒吃什麼比較好,才能加速復原?如果小孩得了腸病毒吃不下怎麼辦?一文解答。

腸病毒疫情創10年同期新高,疾管署:2原因導致罕見秋冬流行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10月27日至11月2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1萬9460人次,較前1週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且為近10年同期新高。

而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也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關於停班停課狀況,曾淑慧指出,最新統計停班課數為265班,較前週183班多,分別為國小25班、幼兒園186班、其他54班。至於疫情走向,曾淑慧說明,今年就診人次,疾管署預測指出目前疫情正在上升到持平的階段,可能有上下波動情況,預計疫情最高峰會落在11月下旬,屆時可能每週會有2萬就診個案,12月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

腸病毒疫情多是從3月底到4月初進入流行,5月底6月初為疫情高峰,放暑假後下降,並在9月開學後又有1小波。但今年罕見暑假疫情未脫離流行且在秋冬上升,曾淑慧分析,因腸病毒型別有非常多種,加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感染腸病毒者較少,累積了一些較易感染的族群導致。

腸病毒症狀大人、小孩不一樣?一表看懂感染症狀及病毒型別

腸病毒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目前腸病毒有: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60餘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現已有上百種型別。

一般感染某一型腸病毒之後,對該種特定病毒之免疫力至少可持續數十年之久,但接觸過未曾感染過的病毒型別,仍有可能感染發病。相較於兒童感染腸病毒常有的典型症狀,例如: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等;大人也會感染腸病毒,但大多數成人感染的症狀通常並不明顯,常見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

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腸病毒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
常見疾病
臨床症狀
可能病毒型別
疱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4到6天;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腸病毒A71型
手足口病
發燒、手腳、口腔及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其頂端大多有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見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間;病程7到10天,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克沙奇A16、A4、A5、A9、A10、
B2、B5型病毒、腸病毒A71型
流行性肌肋痛
胸部突發性陣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短暫噁心、嘔吐及腹瀉;病程約7天
克沙奇B型病毒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
發燒、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有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的個案會復原的很快
克沙奇B型病毒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白色明顯病灶;病程約4至14天
克沙奇A10病毒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發燒、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煩躁、睡眠不安穩
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A71型
發燒合併皮疹
發燒、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克沙奇病毒
伊科病毒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眼睛發紅出血、有異物或疼痛感、畏光、眼皮腫脹、分泌物增加,通常一眼先發炎,數小時內擴散到另一眼;病程約10天
腸病毒D70型
克沙奇A24病毒
新生兒病毒感染
發燒、活動力下降、食慾不佳或是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克沙奇B型病毒
伊科病毒

腸病毒A71 型的致病力較高,感染後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一)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3 天,體溫可超過39℃。

(二)幾乎都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口腔內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三)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等。

腸病毒吃什麼?多喝水是關鍵,飲食宜軟質、少量多餐

高敏敏營養師在臉書粉專提醒,不小心中鏢腸病毒,最重要的就是多喝水。尤其是兒童、小小孩,容易因為喉嚨痛不喝水,而導致脫水。至於水分有沒有補充夠,爸媽們不妨可以從小朋友的尿液顏色來觀察。

尿液透明-淡黃色:飲水足夠。

黃色-橘黃色:飲水不夠 可以再多補充一點。

橘色-深褐色:飲水過少!記得多補充水分。

腸病毒飲食方針:軟質、清淡、不刺激,並且少量多餐,不要強迫小孩進食。爸媽也可以幫小孩把食物切小塊一點,比較好吞嚥!

腸病毒可以吃的軟質食物

1. 高含水的蔬果:西瓜、蓮霧、哈密瓜、絲瓜、冬瓜。

2. 軟質地點心:優格、布丁、奶酪、水果冰、冰淇淋。

3. 軟質主食:麵線、粥、南瓜泥、地瓜。

4. 高蛋白質食物:雞湯、蛋粥/魚粥、豆漿、豆花、蒸蛋。

營養師提醒大家:有些孩童喝奶類反而會容易吐,這時候就先避免喝奶或少量給予!

腸病毒需避免刺激的食物

1. 炸物:雞排、薯條、炸雞腿等等。會加重發炎症狀,讓病情好的更慢。

2. 甜食:甜甜圈、含糖飲料、蛋糕等等。增加身體負擔及發炎症狀。

3. 餅乾:洋芋片、爆米花、巧克力餅等等。乾硬餅乾容易刺激口腔、喉嚨,導致疼痛增加。

4. 黏稠/顆粒/酸 飲品:米漿、柳丁汁、堅果漿、羹湯。易刺激胃酸分泌,腸胃更不適。顆粒飲品可能讓嘴破更不舒服。

腸病毒吃不下怎麼辦?感染腸病毒吃什麼加速復原?營養師解答。高敏敏營養師提供圖/腸病毒吃不下怎麼辦?感染腸病毒吃什麼加速復原?營養師解答。高敏敏營養師提供

腸病毒傳染力強,勤洗手消毒留意這些可能傳播地點與原因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

呼籲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幼兒常接觸物品。

此外,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摟抱幼兒,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並應落實訪客管理規範及相關感染管制措施。

出現這些腸病毒症狀恐是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大醫院治療

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2022 年1 月修訂)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