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宋再臨過世/要求公眾人物高EQ如同詛咒…別成為名人憂鬱,推波助瀾一分子 | 健康遠見
壓力

宋再臨過世/要求公眾人物高EQ如同詛咒…別成為名人憂鬱,推波助瀾一分子

宋再臨過世/要求公眾人物高EQ如同詛咒…別成為名人憂鬱,推波助瀾一分子 39歲韓星宋再臨過世/為什麼看起來陽光,卻走上絕路?別成為名人憂鬱,推波助瀾的一分子。取自宋再臨IG@jaelim_song

編按:曾參演《我們結婚了》、《擁抱太陽的月亮》、《于氏王后》等電視節目的南韓演員宋再臨於12日離世,享年39歲,警方根據現場遺留下的兩頁A4紙的遺書,研判其應該是輕生離世。由於他在親朋好友心中一直都是溫暖的陽光男孩,讓親友及粉絲們難以置信。據媒體報導,宋再臨生前遭私生飯長期攻擊騷擾,不確定是否因此導致他想不開。
公眾人物一直承受著輿論的壓力,尤其是現在網路的匿名性、非面對面的接觸,有一些人毫無顧忌地批評他人,社群的活躍,更是放大了這樣的聲量。然而任何人遇到壓迫及逼供,心中絕對都是不好受,絕對不會因為習慣就沒有感覺,也不會痛苦。沒有人喜歡被負向評價,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及指責,被取笑,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最後卻還要面帶微笑,說有你真好。(本文摘自《微笑憂鬱》一書,作者洪培芸為臨床心理師,以下為摘文。)

每當新聞又傳出名人自殺的消息,往往引起大眾譁然。無論這位知名人士是來自影視圈、政壇、藝文界、金融業、商界等各大領域,都讓我心痛不已,同時感慨萬千。名人的生命,彷彿成了公共財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公眾人物就是所有人投射的樣板,他們承受著所有人的投射。

什麼投射呢?所有粉絲及支持者的渴望,內心的寂寥空虛、無法達成的個人欲求,全數投射到他們身上。所以如果他談戀愛了,支持者就會覺得憤怒、失望,感覺遭受背叛,因為他竟然專屬於一個人的了。接著不再願意支持他,甚至開始產生瘋狂的情緒,想要把他拉下來,不能讓他所愛的人獨占。

這是多麼病態的思維,多麼扭曲的價值觀。

公眾人物也是人,如你如我一般,是有靈魂、有肉體的正常人,他們擁有自己的意志及人生,可以決定要瘦還是胖,可以決定穿得怎麼樣,可以決定何時談戀愛,要跟誰結婚生小孩,這有什麼奇怪?

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自己做決定,因為這是他的人生,沒人可以幫他做主,也沒人得以取代。既然我們喜歡他,欣賞他,支持他,那麼我們應該是祝福他的決定,相信他的選擇會帶給他幸福快樂,朝向他所渴望的未來。

把公眾人物當成自己的財產,渴望能夠支配及控制,何嘗不是反映出我們內心對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空虛,還有無力感,所以需要透過遙遠的他者,經由想像的方式來滿足及填滿?

沒有人喜歡被負向評價,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及指責,被取笑,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freepik by rawpixel.com圖/沒有人喜歡被負向評價,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及指責,被取笑,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freepik by rawpixel.com

我們都忘了,命只有一條

我們都只看見表面上的好,覺得公眾人物都沒有負擔及煩惱。但如果你對心理學有些了解就知道,一次負向經驗,需要 3 倍正向經驗來抵消。如果這個負向經驗是來自親近的人,則需要 5 倍,近來還有更新的研究指出,是 6 倍。

幾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想像嗎?公眾人物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有那麼多人關注他的一切,有來自正向的肯定及欣賞,當然也有來自負向的批評、指責及謾罵。套用前面所提到的倍數理論,他們需要幾千、幾萬倍的正向經驗才能夠平衡、修復這些負向經驗的侵蝕?

也因此,許多知名人士,都是微笑憂鬱的高風險族群。甚至早有很多人,都是需要靠著抗憂鬱劑,才能夠繼續過生活,繼續日常工作;或者長年依賴安眠藥,才能夠入睡,一覺到天亮。這些真相,我們都看不見也不知道,甚至還以為他都好好的。

我們只看到他表面盡是風光,盡是讓人豔羨的好,從沒想過正向積極如他,每天夜裡都是以淚洗面,下了螢光幕,盡是憂鬱和疲憊。然後微笑憂鬱,繼續度過一天又一天。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看起來快樂無憂,卻走上絕路?關於微笑憂鬱的6個問與答

「高情商」如同緊箍咒

外界無的放矢的攻擊與批評,子虛烏有的指控,追問個人私事……這些都是對於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侵犯。

我們時常標榜高EQ的好,永遠都要優雅微笑,被人罵了還要說聲「謝謝指教」,但這樣的價值觀,根本需要打個問號!

高情商到了後來,如同一種束縛,更是詛咒。

任何人遇到壓迫及逼供,心中絕對都是不好受,絕對不會因為習慣就沒有感覺,也不會痛苦。沒有人喜歡被負向評價,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及指責,被取笑,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甚至被編織桃色緋聞及家庭糾紛。沒有人喜歡當砧板上的肉,被秤斤論兩,挑三揀四,最後卻還要面帶微笑,說有你真好。

憂鬱蔓延,「師父」才會盛行

知名人士、公眾人物都需要維護好自己的形象,永遠都要帶著微笑。那是一把名為完美的刀,凌遲著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刀又一刀。

為什麼「師父」會有這麼多追隨他的信徒?這些信徒當中,不乏知名人士,無論是演藝人員、企業老闆、各行各業的專家、精英及權威,他們都坐在台下膜拜、結手印,還有捐錢。

一言以蔽之,因為人生太苦。

無須嘲笑,每一個痛苦的人,都渴望解藥。

我們要做的是,檢視自己是不是造成名人憂鬱,推波助瀾的一分子,還是能做到真正的同理,明白原來公眾人物過得多麼不容易,他們也需要正常人的生活,需要被傾聽及支持。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洪培芸《微笑憂鬱》/寶瓶文化)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 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寶瓶文化圖/《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寶瓶文化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