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精油功效及使用方法/一文看懂皮膚、神經、免疫8大身體系統作用與應用 | 健康遠見
美容

精油功效及使用方法/一文看懂皮膚、神經、免疫8大身體系統作用與應用

精油功效及使用方法/一文看懂皮膚、神經、免疫8大身體系統作用與應用 精油功效及使用方法/一文看懂皮膚、神經、免疫8大身體系統作用與應用。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編按:買了精油怎麼用?精油的治療潛力,就和其他植物相關療法一樣,人們目前仍尚未完全了解。許多特定植物的傳統醫療信仰,如今都已有現代研究所證實其療效,相關稱呼用語亦隨時間逐漸改變。例如,羅勒就曾被描述為「預防邪惡」或「對心臟有益」,而其香氣能「帶走哀傷」,在現代用語則稱之為傑出的預防性物、神經補品與抗憂鬱劑。如同藥草療法,精油涵蓋的範圍也相當廣泛。

儘管至今已發現了許多醫用藥草,更有許多已被開發為生物活性物質,成為現代大多數藥物的基礎(例如,奎寧與古柯鹼),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仍有許多確切的藥理問題留待深入探討。芳香精油尤其如此,因其本質即為「濃縮而來且成分眾多」。再者,「我們發現具備藥理活性成分的植物,僅占全世界所有植物的一小部分,但隨著植物不斷面臨滅絕的危險,許多重要植物資源正處於消失的危機」。

許多特定植物的傳統醫療信仰,如今都已有現代研究所證實其療效,相關稱呼用語亦隨時間逐漸改變。例如,羅勒就曾被描述為「預防邪惡」或「對心臟有益」,而其香氣能「帶走哀傷」,在現代用語則稱之為傑出的預防性藥物、神經補品與抗憂鬱劑。

如同藥草療法,精油涵蓋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其實,同一種藥草或精油(例如香蜂草〔melissa〕)暨能刺激身體特定系統,同時也具有鎮靜或放鬆其他系統的作用。若想更清晰地認識精油的運作方式,以及作用的特定範圍,我們不妨從人體系統的整體視角著手。

皮膚

皮膚問題通常是更深層疾病的表徵,例如:血液的毒素累積、荷爾蒙不平衡,或是神經與情緒問題等。在此領域,精油的多元與泛用性極具價值,因其能以多重層次對抗此類問題。

精油可溶於油與酒精,也能為水賦予香氣,不僅是化妝品與一般皮膚護理的理想成分,也適用於特定疾病的治療,當出現以下症狀時尤其有益:

• 用於割傷、蟲咬、疹子等的殺菌;例如百里香、鼠尾草、尤加利、茶樹、丁香、薰衣草與檸檬。

• 用於濕疹、傷口感染、撞傷、瘀青等的消炎;例如德國與羅馬洋甘菊、西洋蓍草(yarrow)與薰衣草。

• 用於對抗癬(ringworm)、香港腳(足癬)、念珠菌(candida)等真菌;如甜馬鬱蘭、薰衣草、茶樹、沒藥、廣藿香(patchouli)。

• 用於燒傷、割傷、疤痕、妊娠紋等的肉芽組織刺激或瘢痕(cicatrizing)形成(即癒合);如薰衣草、洋甘菊、玫瑰、橙花、乳香與天竺葵。

• 用於過度出汗、傷口清潔以及各種需要除臭的場合;如絲柏(cypress)、西班牙鼠尾草(S. lavendulaefolia )、杜松、百里香與香茅。

• 用於驅逐或消滅蝨、蚤、蚊、蟻、蜱蟲(ticks)、疥蟎(引起疥瘡)、飛蛾;如大蒜、天竺葵、香茅、尤加利、大西洋雪松(atlas cedarwood)、穗花薰衣草(spike lavender,又稱寬葉薰衣草,broad-leaved lavender, L. latifolia )、丁香、樟樹。

精油很容易透過皮膚與黏膜吸收、進入血液,並影響整體循環。freepik by pikisuperstar圖/精油很容易透過皮膚與黏膜吸收、進入血液,並影響整體循環。freepik by pikisuperstar

循環、肌肉與關節

精油很容易透過皮膚與黏膜吸收、進入血液,並影響整體循環。帶有紅潤或發熱效果的精油不僅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甚至能影響內臟器官。它們會讓皮膚表面溫暖帶光澤,還能以鎮痛或麻痺的效果帶來程度可觀的止痛作用。

這類精油也能減輕局部發炎的現象,透過釋放體內發炎介質擴張血管、加速血液流動,腫脹便會因此減輕。某些精油可平衡或調節整體循環系統,血壓過高時使用牛膝草,便能降低血壓;若循環緩慢,則能刺激系統運作。

• 用於高血壓、心悸、壓力等需要降低血壓的場合;例如甜馬鬱蘭、檸檬、薰衣草、依蘭(ylang ylang)。

• 用於循環不良、凍瘡、疲倦等的需要提升血壓的場合;如迷迭香、穗花薰衣草、尤加利、胡椒薄荷、百里香。

• 用於關節風濕、肌肉僵硬、坐骨神經痛、腰痛等需要紅潤或發熱的場合;例如黑胡椒、杜松、迷迭香、樟樹。

• 用於關節炎、痛風、淤血、皮膚起疹等需要淨化或排毒的場合;如杜松、檸檬、茴香、圓葉當歸(lovage)。

• 用於蜂窩組織炎、肥胖、水腫等需要刺激淋巴的場合;例如萊姆、葡萄柚、白樺木、茴香、檸檬、橘子。

• 用於腫脹、發炎、靜脈曲張的循環促進與收斂;如絲柏、西洋蓍草、檸檬。

呼吸系統

精油對於鼻子、喉嚨與肺部的感染療癒也非常有效。吸入是有效發揮精油特質的方式之一,因為「雖然進入支氣管後,精油主要部分會由肺直接呼出,但它們能增加支氣管擴張(保護反應),對許多呼吸道疾病皆有益」。比起食用,吸入的方式也能讓精油更快速地進入血液循環。

再者,大多數在胃部吸收的精油,會經由肺部呼出,僅一小部分成為尿液排出。

• 用於黏膜炎、鼻竇炎、咳嗽、支氣管炎等的去痰;例如尤加利、松樹、沒藥、百里香、檀香、茴香。

• 用於絞痛、乾咳、劇烈咳嗽等的抗痙攣;例如牛膝草、絲柏、大西洋雪松、佛手柑、洋甘菊、白千層。

• 用於感冒、發冷、阻塞瘀血等;如秘魯香脂、乳香、安息香(benzoin)、吐魯香脂(Tolu balsam)、沒藥。

• 用於流感、感冒、喉嚨痛、扁桃腺炎、牙齦炎等的殺菌;例如百里香、鼠尾草、尤加利、牛膝草、松樹、白千層、茶樹、龍腦(borneol)。

消化系統

精油雖然不建議內服,但仍可透過外服對消化過程產生某些影響。相較於此,藥草學對於胃、膽囊與肝臟等各種不適都有相應的治療方針,例如:蒲公英、藥蜀葵(marshmallow)、洋甘菊與繡線菊,這類藥草的多數效力都奠基於芳香物質成分、苦味、單寧與黏液的結合,若僅是揮發精油,本身並不含這些成分。因此,雖然精油應對消化系統問題的效率很高,但相較於內服藥草療法,精油的應用仍較為有限。

• 用於痙攣、疼痛、消化不良等的抗痙攣;例如藏茴香(caraway)、茴香、洋甘菊、橙(orange)、胡椒薄荷、香蜂草、洋茴香(aniseed)、肉桂。

• 用於吞氣症(aerophagia)、脹氣、消化不良、反胃的驅風消脹與健胃;例如歐白芷(angelica)、羅勒、茴香、洋甘菊、胡椒薄荷、橘子。

• 用於需要增加膽汁分泌與刺激膽囊的利膽場合;例如藏茴香、薰衣草、胡椒、龍腦。

• 用於肝瘀血、黃疸等的顧肝;例如檸檬、萊姆、迷迭香、胡椒薄荷。

• 用於食欲不振、厭食等的開胃;例如洋茴香、歐白芷、橙、薑、大蒜。

泌尿與內分泌系統

精油可經皮膚吸收後進入血液,進而改變荷爾蒙影響生殖器官的方式。某些精油與生殖系統的關係較密切,例如,玫瑰與茉莉,不僅具備一般的強化效果,也有助於應對特定問題,例如,生理期問題、生殖器感染與性功能障礙等。

某些精油則含有與人體荷爾蒙相對應的植物荷爾蒙;例如蛇麻草、鼠尾草與茴香等精油,目前都已發現其能影響月經週期、泌乳與第二性徵的雌激素形式。雌激素有助於保持循環健康、肌肉與皮膚狀態良好,以及男女兩性的骨骼強壯。

除此之外,某些精油則是因為足以影響人體特定腺體的荷爾蒙分泌量而廣為人知。這類腺體包括腎上腺皮質(adrenalcortex,可調節雌激素與雄激素分泌,以及幾種相關過程)、腎上腺髓質(adrenalmedulla,可用以應對人體的壓力反應)與甲狀腺(負責掌管生長與代謝)。

• 用於經痛、分娩疼痛等的抗痙攣;例如甜馬鬱蘭、洋甘菊、快樂鼠尾草、茉莉、薰衣草。

• 用於月經稀少、無月經等的調經;例如洋甘菊、茴香、牛膝草、杜松、甜馬鬱蘭、胡椒薄荷。

• 用於經前緊張(PMT)、懷孕、經血過多的調節;例如快樂鼠尾草、茉莉、玫瑰、沒藥、乳香、香蜂草。

• 用於鵝口瘡(thrush)、白帶、陰部搔癢等的抗菌與殺菌;例如佛手柑、洋甘菊、沒藥、玫瑰、茶樹。

• 用於促進泌乳的催乳;例如茴香、茉莉、洋茴香、香茅(鼠尾草、薄荷與歐芹則會減少泌乳)。

• 用於性無能與性冷淡等的催情;例如黑胡椒、快樂鼠尾草、橙花、茉莉、小豆蔻(cardamon)、玫瑰、檀香、廣藿香、依蘭。

• 用於減低性慾的抑性慾;例如甜馬鬱蘭、樟樹。

• 用於焦慮、壓力相關的腎上腺刺激;如香薄荷(savory)、羅勒、天竺葵、迷迭香、龍腦、鼠尾草、松樹。

腎臟、膀胱與泌尿等系統,若僅使用精油通常很難達到明顯成效。近期研究顯示,「精油其實並無利尿效果」。此外,杜松、圓葉當歸與歐芹等傳統利尿精油,考量其毒性與可能造成的腎臟損害,一般認為不適合內服;不過,茴香、蒲公英或洋甘菊的草本茶可以是較溫和的替代療法。沐浴與清洗也有助抑制尿道感染,尤其當伴隨神經或壓力症狀時。

• 用於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的抗菌;如佛手柑、洋甘菊、茶樹、檀香。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免疫系統

幾乎所有的精油都具備殺菌特質,因為其能促進白血球生成,而有助於預防與治療傳染疾病。正是因為此特質,芳香藥草與精油才會在傳染疫病領域擁有極高聲譽,例如熱帶地區的瘧疾與傷寒,以及中世紀時的瘟疫大流行。「經常使用精油的人,通常對染病或感冒等的抵抗力較高,若是感染,也往往能迅速康復。」

• 用於預防感冒、流感等的殺菌與抗病毒(預防用藥);如茶樹、羅勒、白千層、綠花白千層(niaouli)、薰衣草、尤加利、佛手柑、樟樹、丁香、迷迭香。

• 用於需要退燒與降低體溫的場合;例如歐白芷、羅勒、胡椒薄荷、茶樹、百里香、鼠尾草、檸檬、尤加利。

• 用於促進出汗、排除毒素等需要發汗的場合;例如迷迭香、百里香、牛膝草、洋甘菊。

神經系統

近期研究顯示,許多精油的特性與傳統觀點相符,例如,洋甘菊、佛手柑、薰衣草、檀香與甜馬鬱蘭等,都被發現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茉莉、胡椒薄荷、羅勒、丁香與依蘭則有刺激效果。

橙花有刺激作用,而檸檬則能鎮靜,這部分也與普遍觀念相反。更有某些精油被稱為「適應素」(adaptogens),意即它們對於身體許多系統有平衡或正常化的作用,例如天竺葵與花梨木(rosewood),皆能依不同情況與個體發揮鎮靜或刺激作用。

「放鬆」與「提振」等字詞通常與氣味描述及情緒反應比較有關,而並非僅有生理作用—雖然兩者相互關聯。因此,佛手柑、香蜂草或薄荷等精油,不僅能鎮靜神經系統,對於「精神」也頗有提振作用。相反地,茉莉、依蘭與橙花等精油則能刺激神經,同時讓更加微妙的情緒層面感到舒緩與放鬆。

用於神經緊繃、失眠等的鎮靜;例如洋甘菊、佛手柑、檀香、薰衣草、甜馬鬱蘭、香蜂草、蛇麻草、纈草。

• 用於康復、體力不足、神經疲勞等的刺激;如羅勒、茉莉、胡椒薄荷、依蘭、橙花、歐白芷、迷迭香。

• 用於需要加強整體神經系統的神經保健場合;例如洋甘菊、快樂鼠尾草、杜松、薰衣草、馬鬱蘭、迷迭香。

心理層面

在精油領域,討論量最高但所知最少的層面,也許就是心理(mind)。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芳香精油無疑不斷地被用來影響情緒與心境,這也是其扮演宗教與儀式用途薰香的基本因素。目前我們已知有兩條嗅覺神經直接連結至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與記憶及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代表氣味能瞬間喚起足以與理智分析正面交鋒的強烈反應。

而在相關研究方面,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以及日本東邦大學(Toho University),曾以科學脈絡解讀這類傳統觀念與應用。認為人們對於氣味的反應有兩種:硬迴路與軟迴路反應;硬迴路在出生前便已根植,並純粹根據本能反應;軟迴路則是後天學習或獲得。例如前者可能是母親皮膚的氣味或性訊號;後者則為金銀花(honeysuckle)的芳香,讓人回想起童年時的花園。

但在處理特定精油氣味相對的心理或情緒反應時,上述分類便顯得僵化。哪些特定精油的效果範圍與程度源自化學或生理;哪些源於信仰或聯想?也許此處更適合考慮個體在特定情境的氛圍,而非預測固定反應。

各路專家曾於1991 年召開著名的香水心理學會議(Psychology of Perfumery Conference),普遍認為「儘管不同人的藥理效果與反應可能非常相似,但心理效果一定不同」。氣味對人類的影響多元,包括以下因素:

1. 氣味的使用方式。

2. 用量。

3. 使用情境。

4. 使用對象本身的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個性等)。

5. 使用對象當下的心情。

6. 對於氣味的固有聯想。

7. 嗅覺過敏或無法察覺(某些氣味)。

關聯的氣味物質,這些物質能彌補不足,並激發感官。正是透過這種療癒方式的尋找,人們有了能完整代表個人各方面的個人處方(individual prescription, IP)。

當我們開始考慮個體需求時,精油的多元萬用特質便展露無遺。玫瑰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民間與宗教紀錄(尤其在伊斯蘭教的蘇非主義〔Sufi〕),玫瑰總是伴隨著美麗、愛情和精神;對於皮膚問題、調節女性生理週期、促進循環、淨化血液與心臟保健等生理狀況,也同時擁有悠久的應用傳統。當我們聞到玫瑰的香氣時,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的一切豐富事物,同時影響著我們的心理與身體,以及個人經歷所形塑的經驗。

「一般而言,現代思路是嚴格的二元性;心靈和肉體的事物被視為互斥,而非相容。」嘗試讓心靈精神由物質世界中解脫出來毫無意義;正如美國認知心理家唐納德.霍夫曼(David Hoffman)所言:「心靈與物質是更高現實的互相包容與映照,其既非物質,亦非意識。」 

(本文作者 茱莉亞.勞利斯(Julia Lawless享譽全球的芳療教母。節錄自《芳療教母茱莉亞.勞利斯的精油百科》/格致文化出版)


格致文化《芳療教母茱莉亞.勞利斯的精油百科》圖/格致文化《芳療教母茱莉亞.勞利斯的精油百科》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