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波波醫生懶人包:6點整理帶你看懂 15 年爭議、各方立場與攻防 | 健康遠見
醫療

波波醫生懶人包:6點整理帶你看懂 15 年爭議、各方立場與攻防

波波醫生懶人包:6點整理帶你看懂 15 年爭議、各方立場與攻防 波波醫生爭議長達15年!波波醫生懶人包6點整理看懂各方立場與攻防。Unsplash by Abdulai Sayni

波波醫生爭議持續延燒,不只衛福部15日宣布,暫緩海外醫學生赴偏鄉實習規定。連總統賴清德日前都表態,要加嚴學歷審查,提高國考門檻,每年國外回台實習名額就是50名,名額不會提高。但究竟波波醫生、波波牙醫是什麼?為何這些海外留學歸來的醫學生會引發大眾議論?

波波醫生是什麼?學歷國外拿執照在台考

「波波醫師」是指那些在波蘭就讀的台籍醫學生,這些人並未在台灣考取醫學系,轉而出國至波蘭等東歐國家取得學位,在未實習、未取得波蘭醫師執照的情況下,返台後憑學歷,直接報考國家醫師資格,通過國考就能擔任醫師。

簡單來說,就是學歷在國外拿,執照在台灣考。除了「波波」外,前往西班牙、捷克、匈牙利等國習醫歸國後,也分別有「西西」「捷捷」「匈匈」的暱稱。

波蘭的波茲南醫科大學。取自PUMS官網圖/波蘭的波茲南醫科大學。取自PUMS官網

2001年,台灣《醫師法》修法通過,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澳洲、紐西蘭、南非、新加坡、香港等九大地區或國家的西醫、牙醫、中醫畢業生,若要在台灣當醫師,無需參與通過率僅約6%的教育部學歷甄試,即能直接進入第一階段醫師國考。

急診科醫師「達特傑生DrJason」表示,當時法規會如此認定,是認為這九大地區或國家醫療更先進,醫師水準與整體醫療水準高於台灣。

但2004年,歐洲某些國家,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加入歐盟後,順理成章納入台灣法規認定的九大地區中。於是,部分代辦業者嗅出「需求」,開始媒合有意赴東歐國家就讀醫學系或牙醫系的學子,成為一圓醫師夢的「捷徑」。

波波醫生爭議再起?醫糾事件讓議題延燒

但實際上「波波醫」爭議已延燒長達15年之久。2009年5月31日,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等單位發起「531大遊行」,約有2000多人走上街頭,訴求「要修法,保健康」,這是台灣史上罕見的大規模醫學生運動,也是台灣最早反對「波波學歷」的倡議行動。

2022年,《醫師法》修正部分條文,2023年起,持國外學歷報考醫師國家考試前,必須先通過學歷甄試。「波波條款」通過,限縮國外醫學生考照規定,原以為10多年「波波醫」爭議終能落幕。

但2023年,衛福部預告「國外牙醫學歷實習草案」,國外牙醫學生返台實習名額爭議,再度引發質疑,挨批是為波波醫師開後門。

2023年11月,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暨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計畫要讓「波波牙醫」循偏鄉受訓管道取得執業資格,質疑衛福部砸30億元,卻放送波波牙醫實習名額,偏鄉計畫變成「騙」鄉計畫。

而日前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劉姓醫師去年執行子宮鏡手術時,不慎以器具刺穿子宮與右側髂動脈,造成患者出血死亡。事後該醫師被揪出畢業於波蘭的波茲南醫科大學,故該起波波醫生的醫糾事件也在ptt等社群延燒,更再度喚起大眾對波波醫生長年爭議的重視。

2009年5月31日,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等單位發起「531大遊行」,約有2000多人走上街頭,訴求「要修法,保健康」。wikimedia commons by Nien-Yi Ho(何念一)圖/2009年5月31日,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等單位發起「531大遊行」,約有2000多人走上街頭,訴求「要修法,保健康」。wikimedia commons by Nien-Yi Ho(何念一)

波波醫生爭議是?有錢去唸就能當醫師?

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表示,「波波牙醫」過去接受的教育並非常態體制,而是類似國際班模式。

兒科醫師「蒼藍鴿」(本名吳其穎)指出,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為外國人開設醫學系、牙醫系專班,可理解為「有錢就可以去唸,學歷受台灣承認,只要考過台灣醫師國考,就能在台灣當醫師,」他強調,一切完全合法,但仍難免遭質疑是走旁門左道。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表示,波波醫師花錢、花時間,卻得到一個連波蘭本地都不認可的學歷,回國要求台灣接受、開放落日條款,「這樣對嗎?」

吳欣岱也說,衛福部長說國外學歷審核愈修愈嚴,這是對的,但落日條款可能造成的問題,也未被正視討論。「我自己心中比較過不去的,還是有些人明明心知肚明自己走了旁門左道,現在卻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貼出立法院公報修法紀錄,指出當初在《醫師法》中「開後門」給外國學歷醫師,七項附帶決議的提案連署人,正是時任民進黨立委、現任衛福部長邱泰源,以及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其中,賴惠員女兒遭起底就是「波波牙醫」。

急診科醫師「達特傑生DrJason」也指出,先進國家中,醫師是高規格規範的職業。在台灣要當醫師,在求學路上歷經大小考試上,得一路過關斬將,先拿到醫學系入場券,後續還要歷經多年養成,才能成為醫師。

然而,到東歐國家讀牙醫系、醫學系,光學費動輒500萬至600萬元,而醫學講究與人互動,不諳當地語言,其訓練過程自然會被認為有疑慮。這些海外歸國的學生,循較舒適的途徑,取得考台灣醫師證書資格,雖然合法,卻也可能讓台灣本土醫師心中感到不平衡。

波波醫生怎麼查、分辨?哪些科別最多? 

兒科醫師「蒼藍鴿」(本名吳其穎)指出,從東歐拿醫學系學歷,仍要在台灣醫療院所接受訓練,成為變成某醫院住院醫師,可能有意或無意忽略過去醫學系背景,在描述學經歷時,僅寫出歷經台灣某醫院住院醫師。

近期,網路上也傳一份由網友自發性建立的「波波醫生通報系統」及「波蘭醫生一覽表」,在這份900多人的波波醫生名單中,包括姓名、學歷、服務醫療院所及科別都清楚詳列,遍及北中南各大醫院,又以牙醫最多。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即使是取得國外學歷醫師,回國後,也是經國內醫院住院醫師訓練,並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專科醫師證書,養成過程與國內醫師相同。

他說,這些擁有國外學歷醫師,很多都是主治醫師,要維持醫師證書及專科醫師,必須參加許多教育課程學分,認證十分嚴謹,盼名單不要再繼續流傳,只會增加醫師壓力,造成醫師心情不穩定。

本土小牙醫聯盟於11月14日召開回應賴清德新聞稿、衛福部記者會。取自臉書@本土小牙醫聯盟圖/本土小牙醫聯盟於11月14日召開回應賴清德新聞稿、衛福部記者會。取自臉書@本土小牙醫聯盟

偏鄉計畫,大幅開放波波牙醫實習名額?

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政府以24億元推行偏鄉計畫,大幅開放波波牙醫實習名額,服務地點卻非偏鄉,揚言11月24日上街抗議。為此,衛福部15日與本土小牙醫聯盟代表座談,原定的閉門會議也變成公開,並將一小時討論延長為兩小時,雙方激烈交鋒,最終仍無共識。

隨後,本土小牙醫聯盟聲明指出,會議中不斷追問,是否能把「假偏鄉」計畫中「開放無執照波波申請計畫」拿掉?衛福部稱還在研議,再追問計畫所開放的波波實習名額,是內含在衛福部每年公告名額50名,還是外加?衛福部仍不斷重複「還在研議」。

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明年就要上路的計畫,卻稱還在研議;此外,衛福部長邱泰源在當立委時,提案三條醫師法修法附帶決議、連署了兩條,也可說成「我不是提案人」?這樣結果我們無法接受,11月24日下午2時,依然會走上街頭,阻擋政府大開波波後門。

波波醫生爭議:總統賴清德表態、衛福部回應

而15日與本土小牙醫聯盟座談會後,衛福部則發布三點聲明:

第一,依「國外醫學及牙醫學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作業要點」規定,逐年公告國外牙醫學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名額。該選配分發名額每年維持50名,不會提高。

其次, 衛福部調查目前共有55個鄉鎮無牙醫師執業,秉持「偏鄉優先、弱勢優先」的精神,規畫本計畫,將以這55個無牙醫鄉鎮為限,優先以本國學歷畢業生充實偏鄉地區人力。

第三,對於本計畫招募對象,衛福部將秉持公開透明原則,持續落實社會溝通,並促進公共政策理性討論,於取得社會共識後執行。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13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也提及此事,表示依據衛福部作業要點規定,每年國外回台實習名額就是50名,政府承諾不會提高名額。

賴清德指出,因應《醫師法》修正,衛福部近日將公布醫師法施行細則,針對國外學歷審查,會更加嚴謹,將函授、遠距教學,以及未對外公開招生等學歷資格予以排除,提高參加國家考試門檻。

對於偏鄉地區極度短缺的醫療量能問題,賴清德說,目前研議中的由持國外學歷畢業生投入偏鄉服務的作為,尚未定案,請衛福部提獎勵計畫優先以本國學歷畢業生補充偏鄉人力,並秉持公開透明原則,做好社會溝通再決定,政府會以國人健康福祉為優先考量,為全民健康嚴格把關。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