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當人們登山到達海拔高於 2500 公尺以上時,約有 1/3 至 2/3 的民眾可能會發生頭暈、頭痛、喘息等高山症症狀,若延遲診治,恐有生命危險!通常急性高山病及嚴重程度與個人體質較有關係,但若有相關風險因子,應評估登高山的風險。
王先生, 50 歲,是一家小公司的科長,平常早出晚歸,只在週末偶而參與社團的登山活動,幾年來也偶而和同事到國外旅遊和登山,這一次和幾位登山的好友出國,準備挑戰新高記錄。
出發前王先生感冒初癒,因為喜好登山,仍按照既定行程出發,這次要登的山更高,海拔約 4200 公尺,且山路陡峻,頗感費力;在登高過程中,王先生愈來愈覺得呼吸困難,後來逐漸感到頭痛、頭暈、噁心、虛弱等,到達山頂後出現嘔吐、厭食、和呼吸困難,休息幾個小時後,並未改善,領隊請山友陪伴他下山,下山到達較低海拔時,症狀才慢慢回復,回國後經醫師診斷為急性高山病,經調整作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後,王先生的症狀逐漸改善。
有些喜愛出國旅遊的民眾,可能因為時間緊湊,疏忽行前的準備功課,像王先生預定旅行登山,請務必先做一下功課,了解海拔高度、氣溫等;必須注意行李中,須準備一些急救的保健器材和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他這次幸運過關,但也非常驚險。
急性高山病症狀有哪些?頭痛、頭暈、噁心、喘息別輕忽
急性高山病的臨床特徵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厭食等,在開始登山時,也常會覺得頭暈或喘息的主觀性症狀,通常不會讓人立即聯想到高山症,臨床上也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因此與常見旅行疾病混淆,延遲診治,可是像王先生這樣嚴重型急性高山病,症狀明顯,若延遲診治,有時會有生命危險。
攜帶脈搏血氧儀,可在登山時監測血氧分壓變化
在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容易發生血中氧氣分壓降低,通常被認為是引起急性高山病的主要原因。目前針對血氧分壓,已發展出非侵入性檢測方法,臨床上可利用脈搏血氧儀來測量,評估血中氧氣分壓變化,許多登山嚮導和山友選用隨身的簡便儀器,可在登山時監測血氧分壓變化,預估急性高山病結果的發生,並及早診治。經常登高山為樂的朋友,最好能攜帶這類設備,尤其是有新隊友時,比較可及時查覺,防範意外。
圖/Pexels by Ali Kazal
有高山症體質?哪些人容易發生高山症?小心3風險因子
嚴重急性高山病的臨床特徵包括頭痛、胃腸道不適、疲勞和頭暈/頭暈等,以及前述呼吸症狀,此外也可能引起高原腦水腫和肺水腫,對於生命的威脅更大;當人們登山到達海拔 >2500 公尺以上時,約 1/3 至 2/3 的民眾可能會發生此種現象,通常急性高山病及嚴重程度與個人體質較有關係,但若有下列風險因子, 應評估登高山的風險:
1.心血管疾病或肺疾病:
如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冠心病、貧血等,容易因為循環功能或血氧不足,增加急性高山病風險。
2.具有急性高山病的病史者:
應注意預防,在行前宜諮詢醫師適當評估,並進行體能和海拔適應訓練,尤其出國旅遊者更應注意。
3.快速攀升到海拔 2500 公尺以上:
若要登山的山路陡峭,又要趕路快速攀升到海拔 2500 公尺以上者,應多注意。
一旦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喘氣症狀時,應考量急性高山病,適當處置,給予氧氣、休息、藥物治療,必要時應立即下山,不要因為擔心隊友行程而獨自休息,以免發生意外。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