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冷氣團來襲,愈晚愈冷!冷空氣南下,北部愈晚愈冷,周六、週日至下周一將迎接首波強烈大陸冷起團(台北觀測站12度°C以下),各地晴冷,加上夜間強輻射冷卻,部分平地將降到6度左右,有機會創入冬以來最低溫紀錄。而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表示,周末兩天最冷,若條件符合甚至將挑戰今2024年首波寒流。而天冷、氣溫驟降容易導致血管收縮,進而引發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發生風險。好食課林世航營養師特別提供 10 個日常飲食小撇步,幫助你遠離腦中風風險。
每 40 幾分鐘一人因腦中風喪命
最近天氣逐漸轉涼,也悄悄來到腦中風的高峰期!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大約每 40 幾分鐘即有一人因此而喪命,因此從日常便要開始注重腦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氣溫降2.9度腦中風機率增11%
台灣腦中風學會根據研究統計,氣溫每下降 2.9 度(℃),罹患腦中風的風險將提升 11% 。而這一波冷空氣,讓原本是仍偏熱、溫暖天氣,一下遽降 7 度以上,當心腦中風風險增加逾 20%!
(延伸閱讀:中風前兆有哪些?3症狀務必警覺,避開8危險因子掌握6招預防)
預防腦中風飲食必知6大要點
1.選擇全穀及未精緻雜糧:
如糙米、紫米、地瓜、南瓜等,相比於精緻澱粉,因為含有較多纖維,能穩定血糖波動,對心腦健康有益。
2.每日2份乳品:
攝取足夠的鈣質(如牛奶、起司),有助血管預防高血壓,建議每天早晚一杯奶,也可以 2 片起司代替一杯奶來補足鈣質
3.吃足3蔬2果:
富含纖維的蔬果幫助改善血脂,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每日最好吃足 2 個拳頭大的水果,跟3個半碗的熟蔬菜
4.善用植物性蛋白:
毛豆、豆腐、豆乾等豆製品含較少的飽和脂肪酸,並且無膽固醇,可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5.擇低脂蛋白質:
除了豆類外,蛋白質還可優先選擇魚、蛋類,魚類含有的𝝎−3脂肪酸(Omega-3 )可幫助抗發炎,每週建議吃超過 2 份魚貝類,一份約半掌心的大小,蛤蠣或牡蠣則大約 3 湯匙的份量,肉則可優先挑選家禽等較低脂的白肉。
6.適時補充水分:
每日喝足體重 X 30 - 40 c.c.的水,並以白開水、無糖茶為主,維持身體新陳代謝。
預防腦中風,這4類食物少碰
1.減少紅肉/加工肉:
如培根、香腸含有較多飽和脂肪與添加物,容易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2.適度飲酒:
建議女性每日以 1 罐啤酒,男性 2 罐啤酒為限,如果本身即無喝酒習慣,建議能不喝即不喝。
3.甜點一週 < 2份:
包含糖果、汽水等,過多的糖分會導致血糖波動,建議適量攝取。
4.避免高鈉飲食:
少吃加工食品並少沾醬料,盡量以天然辛香料(蔥、薑、蒜、辣椒)取代醬油等調味料。
(延伸閱讀:高膽固醇、高血脂,不吃藥也能改善?醫分享6習慣逆轉中風危機)
圖/預防腦中風要吃什麼?營養師詳解預防腦中風飲食及應避免食物。好食課提供
(本圖文轉載自好食課FB)
專欄介紹:
好食課是專業的營養師團隊,我們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希望與大家一起邁向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