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 人中就有1 人是65 歲以上長者。而台灣這張老得特別快的面容,究竟是臉上泛著銀光閃閃的「機智」慈祥儀態?還是步履蹣跚且風霜滿面的倦容呢?有AI 科技島盛名的台灣,面對超高齡這道難題,各界該如何運用科技創造出智慧友善的社會與生活?
由台灣人壽與《遠見雜誌》攜手舉辦「2024高齡友善調查暨論壇」,匯集產官學與國內外巨擘專家,在這社會形態即將轉變的前夕,共同為高齡友善的未來趨勢提出觀點與解方!
圖/台灣人壽董事長許舒博
台灣人壽董事長許舒博指出,面對高齡趨勢,保險公司有責任發展更多元的商品以滿足老年人的保障需求,更連續三年針對「高齡友善」各面向進行調查,並間接能成為政府高齡政策的擬定參考與施政基礎。
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表示,銀髮高齡議題是國安問題,因此賴清德總統設置「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並擔任召集人,希望集結政府的資源與預算,透過醫療科技與智慧化接軌,讓健康者、亞健康者延緩失能失智,進而達成「健康台灣」的願景。
圖/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
「高齡友善調查」發布,高齡者偏好與家人住得近或獨居
根據「高齡友善調查」公布最新結果,揭露高齡社會下,長者生活型態與需求的轉變。調查發現三大亮點:首先是高齡長輩偏好獨居,尤其是近4成70歲以上高齡者嚮往與家人分居但距離相隔不遠的生活模式,也就是日本俗話:「一碗湯的距離」。其次是長輩們雖追求獨居與自由,卻對一個人的生活內心暗藏各種焦慮。
對新型態的獨居生活既期待又擔憂,希望生活能自理的高齡者,更需要數位力與智慧科技如AI的協助。調查顯示,近八成(78.9%)40至50歲民眾許願AI機器人具有「輔助醫療照顧」功能、51歲以上橘世代希望扮演「居家服務」好幫手;另有超過四成(40.1%)60歲以上民眾期待有整合性服務的線上平台,提供健康、安養、醫療、育樂一站式購足服務。對獨居長輩來說,AI科技是協助他們擁有自立、有尊嚴、有品質老後生活的重要工具。
圖/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博士
然而要如何將高齡需求與AI科技結合,不僅借鏡國內外趨勢、仰賴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進行全面性的計畫與盤點。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博士代表國科會分享已進行的行動方針之一,即是整合各部會能量、推動近1年的「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透過4個行動方案,包括:推動市場經濟、擴大數位賦能、提升照顧效能、優化高齡生活,期許能打造共融共創、自主樂活的高齡願景。而來自日本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理事長荒井秀典則越洋透過影片發聲,說明科技與機器人發展,已著實運用在高齡照護的第一線,成為協助長者翻身、下床的好幫手。
圖/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理事長荒井秀典
AI科技應用在生活場景,聊天機器人、智慧電表讓高齡更感溫暖與被支援
至於AI科技要如何落地應用在生活場景?首先由工研院資通所技術副組長連俊宏博士,介紹由工研院開發的「尬聊機器人」,它利用生成式AI搭配情緒模組、串接高齡照護專業資料庫,機器人與長者可以「有溫度的尬聊互動」,原先讓人覺得冰冷有距離的AI科技,實際的走進有需要的長輩家中,幫助長輩與外界溝通,延緩認知功能衰退,也讓獨居的長輩有「被陪伴」的溫暖感。他認為未來也可將AI機器人視為一個平台,疊加更多新技術與服務,例如分析長輩的語言狀態,及早發現健康問題,讓AI更成為促進健康、剖析現況的工具與幫手。
圖/工研院資通所技術副組長連俊宏博士
談到陪伴,金馬獎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也很有感,她說自己因工作、生活型態的關係,獨居的時間已長達十數年,然而獨居不代表不需要陪伴。看到AI科技與機器人能實際走入家庭、陪同長者,她肯定亦認為這是件重要的事,高齡者應對科技產品保持開放的態度,積極學習使用,她期待AI科技能提供更多生活上的協助,讓長者生活更便利。
圖/金馬影后陳淑芳
其實智慧科技對高齡友善的數據蒐集與延伸協助,早已慢慢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家家戶戶皆有的電表則是最佳實例,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兼數位長吳進忠指出,台灣部分家庭已經更換為智慧電表,它可以記錄長者用電行為,結合AI技術可判斷異常,即時通知照護者探訪或因應。另台電也更積極推動智慧電網建設,包含智慧電表、台灣電力App、電能管理系統(xEMS)等,協助長者優化用電行為,提升用電安全。
圖/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兼數位長吳進忠
台灣人壽借鑑國外經驗、善用科技,讓長輩享自主、尊嚴、便利的老後生活
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提到,保險公司除了從保險本業出發,透過保單保障長者現在與未來,更積極展開多元且具深度的服務,希望為長輩打造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因此台灣人壽推出「健康樂活平台」,包含「阿龍健康管家」和「阿龍樂活管家」。阿龍健康管家以健康促進為主,從病前到病後一站式服務;阿龍樂活管家則提供居家式服務,包含照護服務、無障礙接送、旅遊等。
圖/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
這個平台希望讓高齡者感受到,友善的定義是享有自主、尊嚴、便利生活,透過選擇、居家式的飯店服務與健康促進。未來台灣人壽也將參考日本經驗,推出養生村服務,提供長者完善的照護和生活環境,讓長者維持活躍生活,保有自主尊嚴,希望透過AI科技與生活圈,讓長輩可以更樂活舒適、達到高齡友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