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太, 56 歲,在某公司任職主管,張太太除公司上班之外,升任主管之後,也需要出差訪視客戶,工作忙碌,讓她不再能定期從事運動,兩年下來使她感到體力逐漸變差。最近在想要蹲下時,會覺得膝部僵硬和疼痛,很難蹲下,尤其在公共廁所需要用蹲式馬桶時,愈來愈困難,即使勉強蹲下去,也很難方便站得起來,幾乎都需要扶著牆壁才能站得起來。
這種情形逐漸加重,她去骨科門診就醫,檢查時發現膝部略微腫脹,兩側大腿的肌肉細瘦,檢查張太太坐姿時的膝部運動範圍時,並無明顯異常,但彎曲過程中,會覺得僵硬和疼痛,檢查膝部蹲姿運動時,更會引起明顯疼痛;醫師診斷為肌少症加上關節纖維化,經施予藥物控制症狀,安排物理治療改善肌力和運動範圍後,情況逐漸恢復,但仍無法立即方便蹲下,目前繼續努力復健中。
臨床上不少病人也會遇到像張太太的情境,從中年後期到進入老年時,即會查覺不易蹲下的困境;平通生活中並不常需要蹲下,所以不會感到困擾,等到參加一些活動,或外出需要用到蹲姿時,才突然發現而大吃一驚。膝關的退化過程並不像急性創傷那樣很快出現症狀,而是在數十年的退化過程中,都是緩慢進行,等到發現症狀嚴重時,就有「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的感嘆。
圖/做蹲下的動作時,需要膝關節達到最大程度的彎曲,而且需要髖部、足踝和軀幹的配合,且下肢臀膝肌群和軀幹核心肌群都要能完善配合,保持身體的平衡,才能完成。freepik by pressfoto
蹲不下去的原因和膝蓋軟骨磨損、關節纖維化有關?醫揭 5 因素
要做蹲下的動作時,需要膝關節達到最大程度的彎曲,而且需要髖部、足踝和軀幹的配合,且下肢臀膝肌群和軀幹核心肌群都要能完善配合,保持身體的平衡,才能完成蹲下動作,而要從蹲姿起身時,也需要前述的肌群和關節的配合。進一步分析蹲不下去的基本原因如下:
原因 1/關節結構發生巨觀改變:
完整的膝關節可以支撐身體,讓肌群發揮力量來完成動作,在年老過程中,膝關節軟骨會逐漸磨損,關節腔變小,半月板發生損傷,韌帶變鬆弛。一旦結構發生變化,常會使膝關節不穩定,使得膝關節不易平順地完成蹲下的動作,也無法完成起身動作,有時也會因為疼痛的反射抑制肌肉收縮,限制蹲下的動作。其他髖關節、足踝關節、脊椎也可能出現退化,導致無法完成蹲下動作,在評估時須同時注意。
原因 2/關節的組織發生微觀變化:
在退化過程中,常會使關節內或周圍的組織出現過量纖維組織,這種情形即為關節纖維化;例如發生膝關節損傷後,在短期內會出現大量的纖維組織進行修復,使膝關節及早恢復穩定度;但若是殘留過量的纖維組織在膝關節內,可能會造成纖維化,限制關節的運動範圍。
這種情形出現於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手術、關節內或周圍骨折、人工關節置換、細菌感染、滑膜炎症等情形,使膝關節僵硬,限制運動範圍,也會限制蹲下的動作。其他關節也可能出現類似的變化。
(延伸閱讀:年過50膝蓋不好?遠離膝蓋痛—醫師提供三階段解方,保養從生活開始)
圖/肥胖會增加關節負荷,也會增加促纖維化因子,導致關節纖維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原因 3/肥胖:
肥胖也是引起關節纖維化的病因之一,肥胖會促使器官和組織發生纖維化,例如,肥胖病人的膝關節內部和周圍纖維組織,都常會出現纖維化現象;肥胖會增加關節負荷,改變身體組成,增加促炎性脂肪因子濃度,引起低度炎症、氧化刺激和代謝改變。肥胖也會增加促纖維化因子,導致纖維化。
原因 4/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纖維化:
同時會伴隨膠原蛋白種類的變化,減弱軟骨結構的完整性,關節周圍韌帶也會發生纖維化,減低關節的柔軟度和穩定性。滑膜炎會導致滑膜纖維化、滑膜增厚,關節囊纖維化會減少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這些都會妨礙活動範圍,限制蹲下的動作。體重減輕可顯著改善纖維化。
原因 5/肌力減退:
進入老年後,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都會直接影響動作的靈活度和持久度,做蹲下動作時會覺得力不從心,也比較難從蹲姿起身。
關節纖維化是引起蹲下困難的重要關鍵,應及早治療改善減緩病程
關節纖維化是引起蹲下困難的重要原因,應及早改善,定期評估關節活動範圍,目前雖有抗纖維化藥物的開發,以減緩疾病進展,並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例如:採用免疫抑製劑或免疫調節劑標靶治療,以防範組織損傷和纖維組織增生,改善病程和療效。但基本上應配合運動、減肥和衛教,及早介入,適當控制疼痛、腫脹、發炎、才能改善肌力和活動範圍,維持良好肌力和活動能力。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