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 75 歲,入冬以來,連續下了幾天雨,異常濕冷,讓王先生的氣喘又再度發作,夜間睡眠品質不佳,常常在早晨還覺得昏昏沈沈的,加上夜間一醒過來後,就很難再入睡,讓他十分困擾。前天晚上在起床如廁時,不小心連續跌倒兩次,覺得背部和右大腿劇痛,到門診求診,結果發現髖部骨折,接受手術後,順利出院。
王先生是老菸槍,從年輕時就一直有吸菸的習慣,在 10 年前戒菸成功,但常常咳嗽有痰,令他十分困擾;王先生出院時,醫師告知他和家人,在發生髖部骨折後,發生跌倒和再次骨折的風險會比平常人高出兩、三倍,所以需要及早治療骨質疏鬆症和防跌措施,並安排個管師去王先生家中訪視,提出許多居家環境的改善建議,目前定期追蹤治療中。
別小看跌倒意外!65 歲以上年長者,每年約 1/3 曾經跌倒
往年在立冬後,氣溫下降,也常伴隨陰雨寒冷,今年的氣候發生很大的變化,到 11 月仍然有颱風,帶來許多雨水,有些地區甚至暴雨成災,使老年人發生跌倒事件的數量大增,造成許多骨折及傷害,尤其頭部外傷更會立即影響生命的安全。
統計資料指出, 65 歲以上年長者,每年約 1/3 曾經跌倒, 1/10 病人會發生骨骼肌肉系統創傷或、頭部外傷而需就醫,應多注意防範。
圖/冬天長輩跌倒原因大揭密。photoAC by himawariin
長輩如何預防跌倒?冬天常見的10大跌倒危險因子有那些?
在冬天年長者發生跌倒的風險增高,主要的相關原因包括:
(1)天氣寒冷,導致肌肉僵硬,動作緩慢,反應變差。
(2)天氣太冷會睡不好覺,精神較不濟,比較容易跌倒。
(3)冬天衣物穿著增加,減低靈活度,比較容易跘倒。
(4)冬天比較常發生血壓和血糖的失調,引起跌倒。
(5)冬天晝短夜長,在清晨去運動的年長者,常在天還沒全亮時就已經出發,容易因昏暗,視力變差而跌倒。
(6)冬天常有潮濕寒冷的時候,地面積水,容易滑倒,在過馬路時也應注意。
(7)在出外時,在速度較快的交通工具上,上下車時若未注意配合,容易跌倒,應宣導注意減慢速度,以策安全。
(8)夜間聚會飲酒,容易跌倒。
(9)共病程度加重,如中風或心肌梗塞而跌倒。
(10)其他:如照顧生病的配偶,疲勞過度而跌倒等。
圖/步態不平衡者、中風、眩暈、需使用助行器者的跌倒風險約增加 2 倍,在防範上應多加注意。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防範年老者發生跌倒,公衛保健才能減少意外事故和傷害
防範年老者發生跌倒,才能減少意外事故和傷害,是公衛保健的重要課題,年長者跌倒具有多重風險因子,在防治上須多層面著手。
先前研究顯示,曾發生跌倒者、巴金森病的病人約增加 3 倍的風險,步態不平衡者、中風、眩暈、需使用助行器者、使用抗癲癇藥物者的跌倒風險約增加 2 倍,因此在防範上應多加注意。
年長者防跌,要從改善居家環境、適當使用保護器具做起
由於年長者的跌倒事件大多發生於家中,因此改善家居環境,如浴廁、起居室(床舖)、客廳(沙發等)、廚房等的設備,應注意加裝扶手或護欄,採用明亮的燈具。
年長者應適當使用保護器具,如步行輔具,如柺杖、助行器等,都可有效防範跌倒事件,或減少傷害程度;戶外公共場所也要注意改善運動設施。
其他包括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平衡訓練、控制心血管疾病、視力、減少不當用藥,都可有效減少年長者的跌倒風險。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