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中部醫院麻疹群聚感染事件擴大,麻疹確診者足跡遍及北中南多地,更擴及台鐵、高鐵等公共運輸工具,匡列接觸者超過3千人。也掀起不少民眾關於「麻疹疫苗自費接種有無必要性」的討論,坊間盛傳更麻疹疫苗防護力只能維持大概 15 到 20 年;1982 年 8 月之後出生民眾血液中麻疹抗體不足,身體對麻疹沒有免疫記憶,可能需要補接種麻疹疫苗的說法,但這有這一回事嗎?一起來看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怎麼說。
1981 年以後出生的成人,需要測麻疹病毒抗體或補接種麻疹疫苗?
1981 年之後出生的成年人,現年約 21 ~ 44 歲的接種疫苗世代(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的這一群),需要不分風險每個人都去測抗體或補接種疫苗嗎?
這個醫學問題其實許多專家的看法會有所不同。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說不需要。
麻疹疫苗防護力只維持20年?抗體降低≠身體對麻疹沒有免疫記憶
血中測到麻疹病毒的抗體下降,真的代表你就沒有免疫力了嗎?打完疫苗對麻疹的防護力真的只能維持大概 15 到 20 年嗎?1981 年這個建議主要是根據台灣 2007 年的大規模研究發現, 1982 年 8 月之後出生屬於已經不太會自然得到麻疹的疫苗施打世代,血中麻疹抗體可能不足。
我個人認為此議題其實有點複雜,因為血中測到抗體降低並不一定代表真的身體對麻疹沒有免疫記憶了。疫苗分為死疫苗和活疫苗,死疫苗因為沒有暴露到完整的病原體,常常產生的抗體有效期的問題,這個我們都很清楚。但活疫苗理論上是可以引發有記憶的終身免疫才對。
我台大的老師曾經有一個有趣的比喻。在路上沒有看到軍人,你可以說中華民國沒有國防嗎?顯然不行。一旦有敵人入侵,我們的國防會馬上啟動,軍人會出現作戰。但他平時並不需要出現在路上!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是一樣。測血中抗體來看此人對某個疾病有無保護力,只能看到片段但很可能不是免疫力的全貌。愈久沒戰爭,愈不容易在大街上看到軍隊。所以血液中抗體效價下降,不見得代表抵抗力下降。
如果這世代對麻疹的免疫力廣泛性的下降是個問題,這麼多年來我們早就該看到麻疹大爆發了才對。麻疹的傳染力可不是吃素的,它是空氣傳染加飛沫傳染,戴外科口罩是無法防止空氣傳染的!
麻疹疫苗存貨有限,請留給風險最大的醫護人員和小朋友常規接種
附圖為目前疾管署對於需要接種麻疹疫苗的建議。麻疹疫苗存貨有限,請把疫苗保留給風險最大的醫護人員和小朋友的常規接種。這兩群人打好打滿就是幫我們築起最重要的防線,讓台灣沒有造成麻疹大流行的條件!
圖/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接種建議。疾管署提供
P.s.至於新聞上還在嚇大家麻疹病毒會讓免疫系統失憶,請注意那個是針對未接種麻疹疫苗孩童的研究。只要你小時候是打過疫苗的,我相信你的狀態跟研究設定的狀況是不同的。此研究更顯小朋友施打麻疹是重要的課題,全世界還有滿多地方小朋友的疫苗施打覆蓋率是不足的。
黃瑽寧醫師也有同樣的意見
Q:聽說麻疹感染後抵抗力會降低,甚至會免疫失憶,真的嗎?
黃醫師小叮嚀:是的,但這些研究都是針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我們 99% 的台灣人都已經打過疫苗,所以不用擔心。
參考資料:2007長庚陳志榮醫師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
※本文由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林氏璧孔醫師 授權提供,看更多請點此。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Podcast:林氏璧孔醫師的新冠病毒討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