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醫院麻疹群聚事件,確診者麻疹足跡遍及北中南,更涉及高鐵、台鐵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自然也不免引起大眾對麻疹疫情的憂心。究竟得到麻疹有哪些前兆或前驅症狀,如何早期發現、提早就醫治療?皮膚科醫師提醒,若出現「麻疹3C症狀」,任一種再加上發燒合併皮膚起疹子,或是麻疹症狀柯氏斑點,建議立即戴上口罩,通報由衛生局所安排協助就醫;並進一步分享各年紀、年齡層罹患麻疹的風險。
慎防麻疹前兆3C症狀,醫:出現任一種加發燒、出疹速就醫
麻疹主要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或接觸感染者的鼻涕、唾液…接觸傳播而感染。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助理教授吳明穎今10日透過新聞稿說明,麻疹在尚未出現皮疹前就已具備傳染力,所以更要特別注意麻疹的前驅症狀「3個C」。這3個C對應的是:
麻疹3C症狀
Cough持續乾咳;
Coryza鼻炎症狀(鼻塞、流鼻水);
Conjunctivitis結膜炎(畏光、流淚、眼睛發紅)。
吳明穎說,若出現其中任何一種症狀,再加上發燒合併皮膚出疹,可能就不是一般感冒,應立即戴上口罩,通知並由衛生局所安排協助就醫,同時告知症狀和可能接觸史。
麻疹症狀柯氏斑點是什麼?醫揭 4 種不同年紀者麻疹感染風險
另有鑒於近日中部醫院麻疹群聚感染新聞發酵,許多民眾只要有感冒症狀,加上皮膚紅疹就特別擔心自己是否染上麻疹。
對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王昭欽提醒,麻疹在未出疹前,可能會在臉頰兩側口腔黏膜出現多個白色小點,也就是所謂的——麻疹症狀柯氏斑點(柯氏斑,Koplik spots),若後續伴隨臉部、身體大範圍紅疹,切莫輕忽。
圖/麻疹在未出疹前,可能會在臉頰兩側口腔黏膜出現多個白色小點,也就是所謂的——麻疹症狀柯氏斑點。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除此之外,王昭欽也提到,國內麻疹感染年齡有其差異性,並進一步分享各年紀、年齡層簡易評估自身罹患麻疹風險的自我篩檢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976 年前出生者多是終身免疫
王昭欽表示,如果是 1976 年次前出生,現階段年齡 49 歲以上的朋友, 90% 以上已經具備終身免疫力,這波麻疹與您無關。
台灣自 1979 年開始推行接種麻疹疫苗, 1976 年前出生的世代,就是小時候幾乎都得過麻疹,血清抗體陽性率達九成以上,這類多是終身免疫。真的想確認,可以抽血檢驗一下麻疹IgG抗體是否還存在,就可以安心。
六個月以下嬰兒多半不用過度擔心
6 個月以下嬰兒還有來自母體的免疫力保護,多半不用過度擔心。
6 個月到 1 歲的嬰兒對麻疹未具備免疫力
「真正要注意的是 6 個月到 1 歲的嬰兒」,來自母體的免疫力已下降,但尚未接受預定於 1 歲接種的MMR疫苗,對麻疹尚未具備免疫力,感染後較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建議於流行期間減少非必要外出。
1981 – 2010 年出生者謹慎留意
1981 – 2010 年出生者,也就是年紀 44 歲以下,這類近 15 年內未有接種MMR疫苗的族群,若有高燒、紅眼、鼻涕、(有時稍晚出現的)咳嗽,請留意頰側口腔黏膜是否出現多個白色小點(柯氏斑Koplik spots)。若後續伴隨臉部身體大範圍紅疹,請配戴口罩(N95更佳)並通報由衛生局所由其協助安排至具採檢能力之院所就醫,並於室外開放空間候診。
(延伸閱讀:別搶打麻疹疫苗!林氏璧:麻疹病毒抗體降低≠身體對麻疹沒有免疫記憶)
預防麻疹先保護鼻咽及口腔黏膜,胡椒、金銀花薄荷茶有幫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則指出:「鼻黏膜是呼吸道的第一站,負責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菌和病毒;而人體咽喉與口腔黏膜則是呼吸道與消化道的交匯處,也是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的『重災區』。」若能妥善保護鼻子、咽喉與口腔黏膜健康,有助抵禦麻疹與流感攻擊。
他推薦民眾可在飲食中多加入能促進鼻腔局部血液循環,幫助黏膜快速修復,增強防禦屏障的辛香料胡椒入菜。並多飲用有助清熱解毒、潤喉護咽的「金銀花薄荷茶」,幫助保護鼻子、口腔與咽喉黏膜,增強防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