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憂鬱症會引起失智嗎?研究證實:憂鬱傾向可能加速大腦記憶力衰退 | 健康遠見
憂鬱

憂鬱症會引起失智嗎?研究證實:憂鬱傾向可能加速大腦記憶力衰退

憂鬱症會引起失智嗎?研究證實:憂鬱傾向可能加速大腦記憶力衰退 憂鬱症與失智症息息相關,兩個病症也常相互影響,而良好的互動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unsplash

編按:研究發現,老年憂鬱症失智症息息相關,常同時發生且具有雙向影響。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老年憂鬱症與大腦認知功能衰退成為需重視的議題。專家指出,老年憂鬱可能導致失智風險增加,需關注長者的情緒與記憶力變化,並透過互動性活動、培養嗜好與醫療干預來預防。

憂鬱症和失智症經常同時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研究也發現,這兩種症狀有高度的關聯。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現今每 5 個人中就有 1 名長者,已有 6 個縣市的 65 歲以上長者佔總人口超過兩成。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會面臨身體機能衰退、記憶力開始變差,與社會逐漸疏離,甚至可能發生失去生活重心及子女離家空巢期,並容易產生失落感,這些都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事實上,憂鬱症和記憶力衰退經常同時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哪個先發生尚不清楚,一份 2024 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之後的記憶力衰退狀況,有高度雙向關聯。

該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採用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ELSA)進行分析,研究每隔一年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 8268 位居住在社區的英國人,平均年齡 64 歲,55% 是女性,觀察 2002 至 2003 年到 2018 至 2019 年間的變化,追蹤長達 16 年。

研究發現,一開始呈現較多憂鬱症狀者,更可能在後期經歷較快的記憶衰退,而在一開始記憶較差的人,則更可能在後期經歷更多憂鬱症狀,但也發現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

研究:憂鬱症患者更容易有失智的風險

憂鬱症患者更容易有失智的風險。unsplash圖/憂鬱症患者更容易有失智的風險。unsplash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暨醫學系兼任教授賴德仁醫師說明,人類在應對壓力時會分泌皮質醇,適量分泌對身體有益,但若持續分泌過量恐會傷害大腦,造成海馬迴、前額葉萎縮。

憂鬱症患者大腦中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減少,會造成海馬迴萎縮變小,而影響記憶,特別在中老年族群中,患者有更多的記憶障礙,未來較容易有失智的風險。至於腦部退化產生的記憶障礙,未來也有可能會引發憂鬱,所以老年憂鬱症與記憶力衰退兩者間的確有所關聯。

他表示,與一般老年人相比,老年憂鬱症患者更容易失智,醫師須特別留意兩者的症狀,了解先後順序、原因。

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近期的記憶力會出現障礙,像是東西忘了放哪裡或重複問他人同樣的問題,較嚴重的話會有被偷妄想、忌妒妄想、視幻覺與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老年憂鬱影響巨大,需特別留意身心狀態

保持開心、正向思考,是健康很重要的關鍵。unsplash圖/保持開心、正向思考,是健康很重要的關鍵。unsplash

老年憂鬱症則可能來自腦部退化、腦血管梗塞、甲狀腺低下及一些與老化相關的事件等,例如:孤單、經濟不佳、身體疾病,容易變得比平常沒精神、常抱怨身體病痛、不想吃東西、對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

賴德仁提醒,老年憂鬱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但老年憂鬱症患者自殺率高、會導致原來的身體疾病更惡化,且併發的認知功能障礙、記憶障礙,更會導致失智症,所以需特別留意長者的身心狀態,如果有需要時,則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台灣年長者的自殺率一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主要是高齡者就醫率不高,缺乏病識感,容易與失智症混淆,上述的研究中提到監測記憶變化,有助於辨識及預防憂鬱與失智症。

打麻將、唱歌等互動活動,有助老年人延緩失智或憂鬱

下棋很有益老年人大腦的運作和發展。unsplash圖/下棋很有益老年人大腦的運作和發展。unsplash

家中有年長者的家人需認識老年憂鬱症,可從長輩的生活狀況留意,像吃得過多或少、嗜睡或睡得少、對原來喜歡做的事情起勁程度,主要與他自己之前相比是否有差異。

同時家人避免小題大作,隨著年齡增長,在睡眠、食量及活動量上會漸漸減少,如果是憂鬱症疾病而導致,應在兩個禮拜到一個月間會明顯察覺到。

此外,有不適的狀況需想辦法就醫,如果長輩對看精神科有忌諱,不妨先找家醫科讓醫師做確認。她說,無論是 50 歲或 60 歲,還沒正式步入高齡者階段或剛踏入的幼年期長者,可試著養成一些習慣,包括做運動、培養嗜好、與親友相聚、志工服務,也計畫自己想做的事情,並列成清單。

葉雅馨提醒,有效的干預措施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年長者不妨多安排打麻將、唱歌等有互動性的活動,避免長期坐著或看電視、追劇,屬於單面項活動,無法增加反應度跟腦部記憶,對減緩失智與憂鬱症的發生沒有助益。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