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預防力弱症!遠離肌少症、認知症,避免失能、跌倒、死亡 | 健康遠見
失智

預防力弱症!遠離肌少症、認知症,避免失能、跌倒、死亡

【專家觀點】
預防力弱症!遠離肌少症、認知症,避免失能、跌倒、死亡 預防力弱症!遠離肌少症、認知症,避免失能、跌倒、死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近年來,由於高齡社會急速成長,高齡醫學受到重視,連帶「肌少症」(Sarcopenia)也成為預防失能的重要話題,肌少症會增加長者罹患慢性疾病、認知症與增加死亡風險,在近年備受討論。但肌少症前期所出現的「力弱症」(Dynapenia)較少被重視,倘若能先預防或減緩力弱症的出現,勢必將可遠離肌少症。

力弱症為肌少症前期,慎防「力弱→肌少→失能」三部曲

「力弱症」(Dynapenia)為肌少症前期,指的是肌肉量正常,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降低。透過早期發現力弱症,能更有效預防肌少症。

肌少症係指隨著老化歷程,與運動相關四肢骨骼肌在質量發生進行性減少,以致活動功能喪失的狀況。肌少症的英文sarcopenia,分別代表肌肉(flesh)和減少(loss),在文獻上歸類為老年病症候群。

肌少症先是活動量減少及身體功能變差,最後才是肌肉量變少

肌少症對身體功能之意義:先是活動量減少及身體功能變差,最後才是肌肉量變少,故對於肌少症的定義不僅針對肌肉量之變化,應廣泛的從身體活動、功能變化等先決條件評估,才能就所觀察到的肌肉量減少進行肌少症的判斷。

力弱症不是由神經性或肌肉性疾病,所造成肌肉力量下降的疾病,通常是「肌肉量正常但肌力下降」。由於骨骼肌力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力弱症患者會感到虛弱或疲倦,並增加跌倒風險。隨著骨骼肌力量退化,將導致功能障礙甚至增加失能與死亡風險。

研究顯示,平均每年有 62% 的老年人會從肌肉健全狀態發展為力弱症,以及有 10% 的力弱症會進展成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不足容易發生跌倒、骨折,有 90% 的髖部骨折是因為跌倒所致,且年長者發生髖部骨折後,約有 40% 無法恢復行走能力,並有 20% 會在 6 個月內死亡。

肌肉力量不足容易發生跌倒、骨折,有 90% 的髖部骨折是因為跌倒所致。freepik by rawpixel.com圖/肌肉力量不足容易發生跌倒、骨折,有 90% 的髖部骨折是因為跌倒所致。freepik by rawpixel.com

男性握力小於28公斤、女性小於18公斤,就可診斷為力弱症

當男性握力小於 28 公斤、女性握力小於 18 公斤,就可以診斷為力弱症,與肌少症相比,力弱症與老年人失能更相關,造成握力與大腿肌肉無力之外,更提升跌倒、功能下降、甚至死亡風險,尤其以 65 歲以上女性風險更高。

力弱症患者通常具有較高體脂肪率、粗腰圍,可能導致身體新陳代謝功能異常,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高、行動能力會下降,跌倒、骨折風險也會提高。

力弱症且腹部肥胖者,是年長者日常活動功能惡化的主因,與沒有力弱症、沒有腹部肥胖的人相比,患有力弱症且腹部肥胖者的步態速度下降更為顯著

雖然力弱症患者常見高體脂、粗腰圍,但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抵消了肥胖對手腕、手臂、髖部、脊椎和其它骨骼骨折的保護作用,導致跌倒風險增加。

肌少症不容易逆轉,且目前肌少症僅能以運動及飲食來改善,因此在力弱時期就應該開始預防肌少症。

肌肉損失是罹患認知症的一個風險因素

除此之外, 2024 年 12 月在北美放射學會年會(Radiology Conference and Annual Meeting)上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肌肉損失是罹患認知症的一個風險因素。

過了 40 歲,肌肉質量平均每 10 年流失 8% ,如果忽視缺少肌肉造成的身體無力,會增加罹患認知症的風險。研究顯示 70 歲後肌肉會以每 10 年減少 15% 的速度流失,而且因為神經肌肉細胞退化,也會影響認知功能,成為認知症的高風險族群。

走路變慢、容易跌倒、活動量減少?小心這些可能都是身體衰弱警訊。Pexels by Vladyslav Huivyk圖/走路變慢、容易跌倒、活動量減少?小心這些可能都是身體衰弱警訊。Pexels by Vladyslav Huivyk

走路變慢、容易跌倒?小心 6 大衰弱危險訊號

力弱症與衰弱(Frailty)也不同。國健署指出,老人衰弱不是疾病,而是一個狀態,是身體整體功能逐漸衰退的症候群,衰弱有 6 大危險訊號:

1. 胃口不好、體重減輕。

2. 疲倦無力、提不起精神。

3. 走路變慢、容易跌倒。

4. 出門次數減少、活動量減少。

5. 記憶力變差、心情變差。

6. 生活自理變差、需他人協助。

運動能有改善效逆轉力弱症、預防肌少症

要避免身體老化,最重要須透過生活型態、運動、飲食、營養補充、睡眠及壓力管理來改善力弱症、預防肌少症。

建議透過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改善力弱症,年長者若能保持肌力訓練與重量訓練,學做「坐姿屈膝抬腿」、「站立抬腿」和「深蹲」,能預防或改善力弱症,運動是最有效逆轉力弱、避免「力弱→肌少→失能」三部曲發生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Losing muscle may increase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Medical News Today Written by Tim Newman on December 4, 2024 — Fact checked by Jennifer Chesak, MSJ

2. Skeletal muscle loss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dementia

News-Medical Life Scienc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Dec 3 2024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伊佳奇)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