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小心中風危機!近日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顯示,自 2024 年 10 月進入流感季以來,已累計 641 例流感重症、 132 例流感死亡,兩者皆為近五年同期最高。醫師提醒,不只低溫會誘發中風,流感、氣喘也都是導致中風風險提高的可能危險因子之一,民眾務必多加留意。
中風風險評估!醫揭研究曝:氣喘、流感患者中風機率比常人高
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指出,流感病毒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根據 2019 年在國際中風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感染流感後的 15 天內,每 10 個人中,就有至少 1 人可能會中風(註1)。
最近就遇到一名本身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的 60 歲婦人,在感染流感後出現咳嗽、流鼻涕、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症狀。後來在家中發右手無法拿住杯子,而且照鏡子時發現臉看起來有些歪斜,懷疑是腦中風徵兆;緊急送醫後推測可能是因為流感造成血管發炎,進而引起小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後恢復良好。
除了留意流感外,氣喘患者在寒冷天氣中也很容易發作,導致呼吸困難和血氧水平下降,與沒有氣喘的人相比,中風風險高出 1.3 倍(註2),不可不慎。
把握中風4.5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出現腦中風徵兆快打119送醫
陳龍表示,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中風,都應該對「中風徵兆」保持警覺,把握 4.5 小時黃金治療時間;並快打 119 以利啟動醫療快速通道,才能讓坐上救護車成為急救的開始,減少急診檢傷和照會腦中風團隊時間。
陳龍進一步分享,日前門診就曾收治一名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三高問題的 70 歲阿公。在吃完早餐後進房間休息,家人發現阿公長時間未出房間,進入房間後發現他講話不清楚,而且半身癱瘓。
所幸,家屬在阿公出現症狀 2 小時內就發現異常(中風黃金治療時間為 4.5 小時),並第一時間撥打 119 送醫,及時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後,預後良好。住院期間更發現阿公還有心房顫動,隨後安排了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治療。原本半側肢體無法使力、說話含糊不清的阿公,年後回診時已能與醫師正常對談。
圖/民眾應對中風徵兆保持警覺,把握4.5小時黃金治療時間;並快打119以利啟動醫療快速通道,才能讓坐上救護車成為急救開始。photoAC by sharaku
腦中風前兆與症狀別輕忽!4 口訣自我評估,有助即時發現異常
陳龍提醒,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這些都是導致腦中風原因的危險因子。且腦中風每延後 1 分鐘就醫治療,將造成 190 萬個腦細胞死亡!
台灣腦中風學會將中風快速測試(FAST)轉換成台灣本土語言,幫助民眾記憶,爭取在黃金 4.5 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打通栓塞的血管,從而降低失能和死亡風險。
中風症狀1/微笑(Face):
一側的眼睛無法完全閉合,或一側的嘴巴下垂,導致臉部表情不對稱。
中風症狀2/舉手(Arm):
無法舉起一隻手臂,或在舉起後手臂會不自主地下垂;又或是行走時,腿部會感到沉重無力,甚至可能突然跌倒。
中風症狀3/說你好(Speech):
說話含糊不清,難以讓人理解,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甚至可能說不出話來。
中風症狀4/快打119(Time):
撥打 119 就是急救的開始!一旦經緊急救護員判定疑似腦中風,將會啟動醫療快速通道,大幅減少急診檢傷和照會院內腦中風團隊的時間。
腦中風後遺症,恐致失能臥床!預防中風必知4 居家保養原則
腦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每年約有 1 萬 2371 人因腦血管疾病喪失生命(註三)。然而除了死亡,中風後遺症最可怕的就是失能!
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的數據,每 10 個腦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就有 6 人面臨無法工作、長期臥病,以及長照相關問題;對於個人、家庭與社會都是一大負擔。為了降低腦中風的風險,建議民眾留意以下 4 原則:
中風預防方法1/規律服藥:
曾中風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務必遵醫囑規律服藥,避免病情惡化。
中風預防方法2/保持溫暖:
氣溫下降注意保暖,外出時穿戴保暖衣物,避免溫差過大。
中風預防方法3/健康飲食:
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高鹽、高脂食物的攝取。
中風預防方法4/定期運動:
適度運動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但應避免在極端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
參考資料:
註1:Flu, flu-like illnesses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neck artery tears | ScienceDaily
註2:Frontiers |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sthma and the Risk of Stroke
註三:衛生福利部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