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40 歲後肌肉流失!3 部位凹陷恐是肌少症,找回肌力要吃對蛋白質 | 健康遠見
抗老

40 歲後肌肉流失!3 部位凹陷恐是肌少症,找回肌力要吃對蛋白質

40 歲後肌肉流失!3 部位凹陷恐是肌少症,找回肌力要吃對蛋白質 3 部位凹陷恐是肌少症!找回肌力要吃對蛋白質,5 族群要特別注意。freepick by syda_productions

編按:肌少症非長者專利,久坐上班族也會早衰!不過,「年齡」仍是肌少症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顯示,40 歲以上族群,每 10 年肌肉量約減少 8% ; 70 歲以上長者的肌肉量每十年減少 15% ,80 歲以上出現肌少症的機率更高達 50% 。醫師提醒, 5 族群都要特別注意。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質與量逐漸流失,加上老人家因疾病或咀嚼等問題,造成營養不均衡,蛋白質缺少,更容易引發肌少症。為避免肌少症引起各種健康問題,醫師建議,營養均衡與運動兩大面向必須兼顧。

肌少症非長者專利,久坐上班族也會早衰。不過,「年齡」是肌少症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顯示, 70 歲以上長者的肌肉量每十年減少 15% ,80 歲以上出現肌少症的機率更高達 50% 。

員林常春醫院院長汪國麟提醒,肌少症並非僅限於老年族群,以下族群都要特別注意:

1.慢性病患者,如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患者。

2. 長期臥床或活動力不足者。

3. 營養不良或飲食失衡者。

4. 40 歲以上族群,每 10 年肌肉量約減少 8% 。

5. 久坐生活型態的上班族,為新世代早衰族群。

肌少症不僅是肌肉量減少的問題,汪國麟表示,所謂肌少症有三面向,包括肌肉質量減少、肌力降低,以及因為這兩者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問題。可測量小腿圍評估風險,再就醫由專業診斷。

男性小腿圍小於 34 公分、女性小於 33 公分要注意可能有肌少症。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男性小腿圍小於 34 公分、女性小於 33 公分要注意可能有肌少症。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如何評估肌少症?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一些徵兆來初步評估是否有肌少症的風險。從外觀上,注意長輩手部虎口處是否凹陷、鎖骨是否明顯可見(尤其是男性)、太陽穴是否呈現凹陷狀態。此外,小腿圍也是重要指標,可使用皮尺測量最粗處,男性若小於 34 公分、女性小於 33 公分,即可能存在風險。

如果懷疑自己有肌力問題,可進一步由醫師專業評估,主要的評估方式有:

1. DXA或BIA測量肌肉質量儀器:
不少長者外表看起來胖胖的,實際上檢測發現,身體組成主要為油脂,為肥胖型肌少症。因此,透過精確檢測,可評估肌肉質量。

2. 以慣用手握力評估肌力功能:
慣用手握力,男性 < 26 kg、女性 < 18 kg。

3. 走路速度測試:
4 - 6 公尺行走,速度慢於每秒 0.8 公尺,代表有生理功能上的問題。

以上三項指標中有一項異常,即為疑似肌少症;兩項異常則確診為肌少症;三項皆異常則屬於嚴重肌少症。

運動更要適當補充蛋白質,避免肌肉流失。

現在有不少人熱衷運動健身,汪國麟說,運動確實有益健康,但要提醒的是,長時間運動會消耗熱量,當體內糖分消耗完後,會開始消耗肌肉,因此,很多人會發現運動卻無法增肌。因此,平時要多補充蛋白質,且在運動時加上阻力訓練,避免肌肉流失。

預防和改善肌少症要從多面向著手,主要包括營養補充和運動介入。汪國麟說,老人家要維持肌肉量,每天每公斤體重需 1 - 1.2 公克蛋白質,也就是大約需攝取 72 公克蛋白質(平均一個雞蛋約 7 公克蛋白質)。不過,老人家因咀嚼或食慾不好,可能無法完全從魚、肉等飲食中攝取足夠蛋白質,因此,可經醫師評估補充優質蛋白質營養品。

而熱愛運動健身的年輕族群,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 1.6 到 1.8 公克蛋白質,更難完全從天然飲食中攝取,因此,也可選擇適合的高蛋白等營養補充品。不過,汪國麟提醒不能「反客為主」,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優先,不足的才另外補充

預防肌少症,建議適度補充維生素D、鈣質和B群。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預防肌少症,建議適度補充維生素D、鈣質和B群。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預防肌少症3大建議

1.確保熱量充足:

男性建議 1400 - 1600 大卡/天,女性 1200 - 1400 大卡/天

2.營養補充建議:

●補充維生素D、鈣質和B群,可從天然食物獲取,必要時搭配營養補充品。

●補充消化酵素,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優質蛋白補充品:

*乳清蛋白:適合運動後快速補充。

*牛奶酪蛋白:營養價值高,同時含有快速吸收的乳清蛋白和長時間緩慢供應胺基酸的酪蛋白。

*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蛋白、豌豆蛋白,適合純素者或對牛奶過敏者。

3.定期規律運動:

長者可利用小斜坡走路來增強肌力,每周 3-5 次運動,每次至少 30 分鐘,多多走路也能增加活動量,提升食慾。

肌少症自我評估

觀察3部位

1.手部虎口凹陷

2.鎖骨明顯可見(尤其是男性)

3.太陽穴凹陷

測量小腿圍

使用皮尺測量最粗處,男性小於 34 公分、女性小於 33 公分

※有以上狀況,建議就醫評估。

延伸閱讀
撐不住!台灣星巴克深夜突公告「2月12日調漲」 內用續杯變5折
幸運兒是你嗎?威力彩第114012期開獎 中獎獎號一次看
星巴克漲價品項一次看 星冰樂多10元、這款漲幅最高超過10%

本文轉載自2025.02.10「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