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湯圓,元宵節也吃湯圓,你有想過為什麼同樣的東西一年要吃兩次嗎?其實冬至吃的湯圓,和元宵節吃的元宵,是不同的食物!一起來看看元宵、湯圓差別究竟是什麼,兩者在外觀、餡料、口感上有什麼差異,以及吃湯圓胃不舒服、消化不良該怎麼辦。
元宵湯圓差別是什麼?圖解外觀口感差異
食藥署表示,為慶祝元宵節,民眾多半會購買元宵或湯圓與家人共度佳節。而元宵及湯圓的製程及成分各有不同,這些產品的製程與成分會影響其口感與保存方式,建議民眾可選擇適合的產品食用。
元宵多由切塊餡料(內餡)沾水於竹篩中搖晃蘸附、裹糯米粉,與糖等原料製成,經過滾圓、蒸煮等工藝;元宵外觀呈粉狀粗糙,形狀較不規則;餡料部分則多為凝結性較佳的偏硬甜陷,口感吃起來Q彈有嚼勁。
而湯圓則是由糯米粉與水混合後揉製而成型,並與餡料結合,多數由機械製成;湯圓外觀細緻平滑、形狀較一致;餡料沒有特別限制,甜鹹或無餡皆可,口感細膩且黏口,含水量較高。
元宵湯圓差別 | ||
---|---|---|
項目 | 湯圓 | 元宵 |
傳統食用節日 | 冬至 | 元宵節 |
製作方法 | 多數機械壓製成型,省力 | 多次搖晃竹篩裹粉,費工 |
外觀 | 表面細緻平滑、形狀一致 | 表面粗糙,形狀不規則 |
餡料 | 甜鹹皆可或無餡料 沒有特別限制 | 偏硬餡料 |
口感 | 細膩且黏口,含水量較高 | Q彈有嚼勁 |
通路 | 多為完整包裝流通販售 | 多為自製自售 |
元宵湯圓購買謹記4攻略,呷安心顧健康
食藥署提醒,民眾選購及食用時可注意下列事項,以確保食品的安全衛生。
1. 選店家
選擇有食品業者登錄字號的食品業者,且留意現場製作環境乾淨整潔。
2. 看標示/主動問
主動詢問店家或仔細閱讀外包裝標示的成分及過敏原資訊,並確認保存期限及保存條件。
3. 妥善保存
冷藏或冷凍保存,勿儲放在 7 ℃ - 60 ℃的溫度範圍,避免食品變質。
4. 要煮熟
烹煮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 70 ℃,食藥署分享湯圓煮法,提醒民眾在煮湯圓、元宵時為確保煮熟,應在其浮起後再煮 1 – 2 分鐘,以確保內外完全熟透。
圖/吃湯圓、元宵時,不妨可適度搭配有助健脾消滯的陳皮、薑汁、山楂等食材,來幫助腸胃運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吃湯圓、元宵注意煮法4件事少健康負擔
此外,湯圓與元宵多半熱量高,且富含糖分與油脂有高糖與高油,建議適量攝取並搭配均衡飲食,以過個兼具美味及健康的元宵節。
●熱量高且富含糖分與油脂,應適量食用。
●糯米不易消化,應適量享用並細嚼慢嚥。
●烹煮至完全熟透,內餡未熟影響食用安全。
●搭配均衡飲食與適量運動,健康又安心。
吃湯圓消化不良怎麼辦?中醫2招調理腸胃
元宵節吃湯圓、元宵、年糕是傳統習俗。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提醒,這類糯米食品黏性高、難消化,吃多了容易造成脾胃負擔,導致腹部不適!特別是脾胃虛弱、消化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出現以下腸胃症狀:
腹脹悶滯:湯圓難以快速分解吸收,滯留在胃中,導致脹滿、沉重感,甚至影響食慾。
胃痛、腹痛:消化不良時,胃腸蠕動變慢,可能出現隱隱作痛或絞痛。
噯氣、泛酸:糯米易在胃中發酵產氣,導致頻繁打嗝、胃酸倒流。
腹瀉或便秘:腸胃受寒易腹瀉,蠕動變慢則可能便秘、糞便黏滯。
對此,林舜穀建議民眾在享用元宵、湯圓時,不妨可適度搭配有助健脾消滯的陳皮、薑汁、山楂等食材,來幫助腸胃運化。
如果吃完元宵、湯圓、年糕後,仍是感覺腹脹、胃痛、噯氣或排便不順。不妨可以在飯後簡單按摩腹部2個穴位,以順時針方式揉按中脘穴、天樞穴,就是有助促進消化、緩解減少腸胃不適的簡易方法。
中脘穴(胃部調節,緩解腹脹與胃痛)
中脘穴位置:腹部正中線,肚臍與胸骨下端(劍突)連線的中點。
中脘穴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或掌根輕輕按壓,每次 1~2 分鐘,搭配順時針畫圈按摩,幫助促進胃排空,減少腹脹不適!
天樞穴(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問題)
天樞穴位置:肚臍旁開約2寸(約三指寬),左右各一個。
天樞穴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持續1~2 分鐘,搭配揉按或輕推腹部,有助腸胃蠕動、緩解脹氣與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