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登山是一項挑戰體能與耐力的活動,須謹慎準備,避免意外發生。台大骨科教授提醒,登山前應評估風險、訓練腿力與腰力,並攜帶適當登山裝備,如登山鞋、保暖衣物、登山杖等。特別是年長者或有慢性病者,更需做好準備,量力而行,確保安全,才能安全享受登山樂趣、避免受傷。
個案故事
周先生, 62 歲,喜好登山,對登山活動非常熱心,進公司不久就加入公司的登山社團,被選為幹部,平日定期公司的登山活動,有時也和一些山友,組團出國登山。
最近他籌備一個出國登山行程,出發前安排小登山活動,調訓團員的體力,二週以來卻一直下雨,到一兩天前才放晴,因為既定出國的行程快到了,還是和一些團員去訓練。
山路沿途還是有些潮濕,周先生一路叮嚀團員要小心,但在下坡時一分心滑了下去,沿著山坡向下跌了 7、8 公尺,還好他抓住樹枝,才沒有再往下跌。
但當山友拉周先生起來時,他覺得右腕劇痛腫脹,經山友就近送醫,X光攝影結果為右腕骨折,後來接受手術,疼痛症狀才逐漸改善,目前接受物理治療復健中。
登山需要強健腿力和腰力,並不是一蹴可就
門診時有些病人在登山後,因為膝部疼痛前來求診;登山需要強健的腿力和腰力,並不是一蹴可就,以為常常去登山就能鍛鍊腿力和腰力,一些股四頭肌無力的病人,在登山時力不從心,有時還會扭傷膝部和足踝,尤其在下坡時更顯吃力。
周先生這次在雨後不久去登山,就有些勉強。因為山路濕滑會增高扭傷和滑倒的風險,在下雨後去登山,像周先生登山時跌倒的意外還不少,雖然大部分都是輕微扭傷,少數會發生嚴重意外,有時若跌落到深坑時,會危及生命。
(延伸閱讀/登山必知!想挑戰爬郊山、登百岳?3動作學起來在家就能練出好體力)
圖/freepick by New Africa
安全起見,登山前應評估風險帶齊登山裝備
為安全起見,在登山前,應評估登高山的風險,並且注意天氣,若在雨季,更應小心;籌劃旅遊性質的登山時,若團員有些新手,登山的經驗不夠時,更應小心。
登山前必須練好體力,控制好病情,且要先了解行程長短和特色,量力而為,配合領隊的指示,腳踏實地,以策安全。
各登山健行團體都有必備常識可供參考,依照登山安全注意事項準備很實用,登山前應多注意。要帶齊適當的登山裝備,包括登山鞋、登山襪、背包、適當的衣物、雨具和糧食等。
例如:檢查登山鞋的鞋底是否還有止滑效果;有些人較少登山,偶而參加登山活動,常會穿著便鞋去登山,這種鞋子沒有很好的防滑和防水功能,在斜坡上很容易打滑,傷及足踝,也可能傷及腕部、肘部和肩部,若直接跌坐在地,可能傷及髖部和脊椎。
其次,山上溫度低,必須注意保溫衣物、手套、頭套等,以免受凍抽筋;登山杖也是必備物品,在陡峭的路段或下坡時很有用;若在山壁上有扶桿或扶繩,應注意是否鬆脫,尤其在下雨後、地震後,還是小心為上。
周先生這次只發生腕部傷害,還可以步行下山,後來總算沒有性命的危險,但想一下在受傷之後,從山上一路下來,也非常驚險。建議喜愛登山的朋友,應多注意,尤其是年長者或有合併疾病時,還是多做準備,以策安全。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