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她一件衣服穿30年:一個人的消費方式清楚呈現他的狀態 | 健康遠見
生活

她一件衣服穿30年:一個人的消費方式清楚呈現他的狀態

她一件衣服穿30年:一個人的消費方式清楚呈現他的狀態 《把生活過成賞心悅目的好日子》/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一直以來,我都看著母親對於「消費」這件事抱持謹慎的態度,年輕時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但現在終於懂了。從一個人的消費方式,竟能清楚地窺見他這個人是怎麼樣的。你買的東西就代表你自己,你吃的東西會變成你自己;還有,對自己購買的東西負責到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人稱讚我穿的衣服,對我說「您身上穿的這件針織上衣真美」、「外套的顏色很漂亮」,雖然很高興,但我每次的反應都是:「啊,你說這件嗎?這是很久以前買的舊衣服。」

我的衣櫃裡的衣服大多是我穿了 10 年、20 年甚至 30 年的長久之物,因此每當收到誇獎時,我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有一次,某本型錄雜誌刊登我設計的生活用品時,編輯聯絡我說:「有好多讀者打電話來,詢問『照片上有元女士穿的那件針織衫在哪裡買的?』呢!」

讀者關注的不是身為主角的商品,竟是我穿的針織衫。我心想,我到底穿了哪件針織衫啊……把雜誌找出來翻看,原來是我約在 30 年前買的米色毛衣。

還有一次,又有讀者寫電子郵件給我,詢問:「我想您的穿著一定是造型師幫您準備的,請告訴我您照片中穿的那件襯衫的品牌。」那次我穿的是 20 年前買的米白色襯衫。

我一直對時尚打扮感興趣,可是,我不太常買衣服。因為我覺得,現有的衣服就夠我穿了。

我選擇衣服的要點首先是材質,會挑選觸感佳、品質優良的衣物,像是優質的喀什米爾羊毛。普通的羊毛會讓我覺得刺癢,所以我會避開。

我也喜歡麻和絲綢材質,優質的棉花也讓人感覺舒適。現在化學纖維的材質已改良得非常優異,不過,化學纖維會老化,並不是能夠使用數十年的素材。

品質的優劣,往往體現在一些不經意的細節上

優質的衣物,無論是領口、袖口,還是與身體的貼合度都非常精緻。而且,當你熨燙衣服時,品質的差異會非常明顯。首先,側縫絕對不會偏移。如果作工粗糙,熨燙時側縫就會歪曲。

在設計上,我會盡量選擇簡約的款式。畢竟,領口的設計和整體的輪廓是非常重要的。像是圖案繁複或帶有荷葉邊的衣服,與我的風格不太相符,而且穿著這類衣服時,行動起來會讓人感到不方便,所以我不會選擇這類款式。

即使價格稍高一些,但材質和剪裁優良的衣服,還是禁得起長時間使用的,穿個 10 年、 20 年甚至 30 年都不成問題。所以,從長遠來看,我認為這樣的投資並不算昂貴。

另外,衣領上的標籤會讓我感到刺癢,實在無法忍受,會讓我坐立不安。因此,無論是什麼品牌的衣服,我都會把標籤剪掉。雖然這樣可能會辨識不出品牌名稱,但我穿衣服並不是為了穿品牌,所以完全不在意。

這幾年,我對時尚有一些感觸

「快時尚」很受歡迎,服裝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消耗品。人們不斷購買價格親民的新衣服,又不斷地淘汰。那些賣不出去的衣服也被大量丟棄。

丟棄=製造垃圾。而這些垃圾最終會去哪裡呢?據說,在歐洲賣不出去或被當作垃圾的衣服,會被大量運往非洲。我曾在電視紀錄片中看到,當地人行走在放眼望去皆是被棄置衣物上的場景。

那麼日本呢?為了滿足對新衣服的需求,將自己的垃圾送到其他國家,真的需要做到這種地步嗎?

我聽說,即使是那些專注於打造高品質服飾的日本小品牌,由於委由工廠生產,還是得生產一定的數量,因此不得不將許多剩餘的衣服丟進大型垃圾袋中,這讓我感到心痛。

像這樣過度生產新商品的現狀,無疑是有問題的。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才行,而這責任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更具體來說,是落在我自己身上。

(延伸閱讀/不再為了換季傷腦筋:一個人原來只要25件衣服就夠了

地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例如,日本北方的海域已經無法採收昆布。如果完全無法再採到用來熬製高湯的昆布,日本料理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改變?這讓我感到憂心。

為了盡可能減緩暖化,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從這個角度來看,考慮「這件衣服是否能穿 20 年、 30 年」來挑選衣服,將會變得愈來愈重要。

據女兒說,我很早以前就常這麼說:

「你買的東西就代表你自己。」

「你吃的東西會變成你自己。」

女兒在部落格「你有好好吃東西嗎?」

也這麼寫:「一直以來,我都看著母親對於『消費』這件事抱持謹慎的態度,年輕時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但現在終於懂了。從一個人的消費方式,竟能清楚地窺見他這個人是怎麼樣的。還有,對自己購買的東西負責到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僅是衣服,無論是工具還是其他物品,重要的是珍惜並長久地使用它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有破損或綻線就好好修復,直到徹底用盡為止。

對於我自己也是一樣,我希望能全力以赴地活到最後,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然後畫下句點。這就是我的願望。

(本文節錄自《把生活過成賞心悅目的好日子》一書,作者:有元葉子,大好書屋出版)

《把生活過成賞心悅目的好日子:身心整理×極簡日常×居家風格,打造閃閃發光的自在質感生活》,作者:有元葉子,大好書屋出版圖/《把生活過成賞心悅目的好日子:身心整理×極簡日常×居家風格,打造閃閃發光的自在質感生活》,作者:有元葉子,大好書屋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