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接受過心理諮商嗎?許多人以為心理諮商就只是「找個人聊聊」,但其實沒那麼簡單。心理諮商是透過專業的心理師,引導你理解自己的問題、調整思維與行為模式,甚至促進個人成長的過程。而一旦想做心理諮商,常有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速配」的心理師。
茲提供可參考的面向,有助做出選擇,讓諮商進行更加順利:
◎釐清心理諮商需求:
不同心理師的專長領域可能不同,先想清楚尋求諮商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有下列,如此方能按圖索驥。
1.情緒困擾:
如焦慮、憂鬱、壓力過大。
2.人際關係:
如家庭、伴侶、職場衝突。
3.自我探索:
如自我價值感低落、迷失方向。
4.創傷經驗:
如童年陰影、失落、重大變故。
5.行為改變:
如拖延、強迫行為、成癮問題。
◎認識心理師背景:
心理師的治療方式會受到他們的學派影響,而各學派適用的問題類型也不同。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心理治療取向:
1.認知行為治療:
目標導向,改變思維模式,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適用於處理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等和壓力管理。
2.心理動力治療:
透過深入分析過去的經驗,找出困擾的根源。適
用於處理童年創傷、長期情緒困擾和親密關係問題。
3.人本取向:
著重於同理心與接納,讓個案感受到被理解與安慰。
適合於低自尊、人生迷惘、需要情感支持的人。
4.情緒取向治療:
幫助雙方理解彼此情感的需求,改善互動模式。
適用於有親密關係或家庭衝突者。
◎了解心理師風格:
每位心理師的風格都不同,有些人偏向直接,有些人則較溫和,可依據自身需求來選擇。
一般來說可分為指導型(註:提供具體建議與解決方案,適合喜歡明確方向與策略的人)、傾聽陪伴型(註:提供情感支持與同理,讓你自己找到答案,適合希望透過對話慢慢釐清想法的人)、挑戰型(註:直接指出盲點,幫助你突破思維框架,適合願意接受挑戰、想深入成長的人)。
◎考量條件:
像是地點方便到達、費用在預算內與治療方式等。一 切都到位,方能確保能穩定地接受諮商。簡單說明如下:
1.心理治療方式:
面對面諮商(適合需深度交流的人)、線上諮商(適合行動不便或時間、距離受限的人)、團體諮商(適合想在人際互動中學習成長的人),
2.心理諮商費用與時間:
一般心理諮商費用約 1500 至 4000 元 / 次,一次諮商約 50 分鐘,通常建議進行 5 - 10 次以見成效。部分醫療院所有心理治療服務,可透過健保補助(註:需精神科醫師轉介)。
圖/freepik by rawpixel.com
倘若開始接受諮商後,出現「心理師不理解你的需求」、「感到壓力或不自在,無法安心表達自己想法」或「覺得沒有明顯進展,或諮商方向不符合期待」,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感受,看是否可以調整方式。或是向諮商機構反應,請求推薦其他的心理師。當然也可以自行尋找其他心理師,確保能獲得更適合的幫助。
選擇心理師並不像選擇其他服務一樣單純,往往涉及專業性、個人需求及心理適配等因素。只要能參考上述建議,並保持開放和探索的態度,相信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心理師,開啟療癒的旅程。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柯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