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瑞典哥德堡大學生理學教授羅森格倫醫生(Anders H. Rosengren)發現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可以反轉空腹血糖受損或葡萄糖不耐症,即所謂的「糖尿病前期」。眾所皆知,花椰菜中富含蘿蔔硫素,含量為500 ~ 2000 μg/g,而花椰菜芽的含量更高出 10 ~ 100 倍。利用「花椰菜芽萃取物」(Broccoli Sprout Extract;BSE)提供給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降低患者體內的肝臟葡萄糖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
現階段,大部分的治療方案都集中在已經患有糖尿病者的身上,但是預防甚於治療,因此醫學界依然高度重視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前期約有25%在三到五年內成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約有 25 % 的機率會在 3 ~ 5 年內成為糖尿病的患者。醫學界直至目前,都沒有標準化的預防方案,雖然國際指南針對「糖尿病前期」患者建議應該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但干預計劃若需要醫療人員介入,就會佔據大量人力,反之,如果是在家自行調整生活方式,通常成效不彰,且效果不一。
另外,歐洲國家並不常規使用藥物治療「糖尿病前期」,像是二甲雙胍(Metformin),原因是用藥都有副作用(包括對腸道菌群和宿主代謝的影響),加上個體代謝反應的巨大差異(有將近 30 % 的患者對二甲雙胍沒有反應)。因此,為了更多樣化和個人化的幫助「糖尿病前期」患者,才會有今天介紹的這次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註冊:NCT03763240)。
(延伸閱讀/糖尿病預防不只少碰甜食!醫揭研究:愛吃「這類食物」風險增30%)
學者研究發現:蘿蔔硫素有助逆轉「糖尿病前期」
瑞典哥德堡大學生理學教授羅森格倫醫生(Anders H. Rosengren)發現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可以反轉空腹血糖受損或葡萄糖不耐症,即所謂的「糖尿病前期」。
眾所皆知,花椰菜中富含蘿蔔硫素,含量為500 ~ 2000 μg/g,而花椰菜芽的含量更高出 10 ~ 100 倍。利用「花椰菜芽萃取物」(Broccoli Sprout Extract;BSE)提供給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降低患者體內的葡萄糖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此作用主要發生在肝臟,降低此作用,可以讓血糖更容易處於正常水平。研究成果已經刊登於 2025 年 2 月號的《自然-微生物學》雜誌上。
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網羅從未接受過藥物治療且空腹血糖升高(即糖尿病前期)的 74 名患者,年齡在 35 ~ 75 歲之間,其他標準包括參與者超重或肥胖。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服用蘿蔔硫素組(N = 35)或安慰劑組(N = 39),為期 12 週。
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蘿蔔硫素組參與者的空腹血糖總體平均降低為 0.2 mmol/公升,雖然未臻試驗前預設的理想幅度,但其中存在有一群特殊明顯反應的群體(以下稱特殊組),降低幅度達0.4 mmol/公升,也就是 2 倍以上,效果超出預期(0.3)。
原因竟然是腸道微生物菌相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為特殊組的腸道中,好菌多多,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短乳桿菌(Levilactobacillus)和植物乳桿菌(Lactiplantibacillus),以及能夠產生丁酸的好菌,像是糞桿菌(Faecalibacterium)和真桿菌(Eubacterium)等。
圖/不同藥效也可以來自於個體腸道菌相的差異,未來「腸道菌相藥理學」,將會愈來愈重要。freepik by pch.vector
研究人員發現:健康腸道能夠放大健康飲食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菌群可以將更多的前體,即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蘿蔔硫素,同時也和血清中較高的蘿蔔硫素濃度相吻合,這項發現凸顯健康腸道能夠放大健康飲食的健康效果,相當新穎且重要。最後,更進一步發現,如果腸道中擬桿菌屬(Bacteroides)的 M10 和 D2 菌群特別豐富的個體,其空腹血糖降低更高達 0.7 mmol/公升。
科學家已經知道,個體基因的差異會產生藥物不同的療效或特殊副作用,這也是精準治療的關鍵,我們稱之為「基因藥理學」。而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不同藥效也可以來自於個體腸道菌相的差異,未來這門學問「腸道菌相藥理學」(Pharmacomicrobiota),將會愈來愈重要。
回顧先前許多其他的研究也發現,腸道菌相在糖尿病進展和治療上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與血糖正常的人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相發生了改變,特別是產生丁酸的菌群數量大幅減少。此外,二甲雙胍等抗糖尿病藥物治療也與腸道菌相的持續變化有關,包括脂多醣的生物合成和短鏈脂肪酸的代謝;另外,腸道菌相在宿主代謝膳食營養素方面也很關鍵,因此,腸道菌相之所以能夠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就相當合理了。
正常空腹血糖值應該小於 100 mg/dl(相當於 5.6 mmol/公升),如果是 101 - 125 mg/dl(大於 5.6 到 6.9 mmol/公升之間),就稱之為「糖尿病前期」,126 mg/dl(相當於 7.0 mmol/公升)以上,則是糖尿病。若是以過去三個月平均血糖的指標,亦即「糖化血色素」來看,正常值應該是小於 5.6 ,而5.7 ~6.4 之間為糖尿病前期,超過 6.5 則為糖尿病。
花椰菜中蘿蔔硫素可以降低肝臟葡萄糖的新生作用
蘿蔔硫素可以降低肝臟葡萄糖的新生作用,早就已經在動物模型、肥胖及第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證實,而蘿蔔硫素的生物前體——硫代葡萄糖苷,在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芽)中含量很高,這次實驗使用的萃取物(BSE),每次口服相當於給予150 μmol的蘿蔔硫素(約 27 毫克),大約是 50 公克的花椰菜,5 公克的花椰菜芽。
據估計,瑞典糖尿病前期的盛行率高達 10 %,目前尚無明確的治療方案,儘管這種情況常常無法被早期發現,但早期發現就可以增加不患上第 2 型糖尿病的機率,且如果能夠有個人化介入的方案更佳。
目前,由於糖尿病前期的治療在許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這次使用花椰菜芽中提取的蘿蔔硫素作為功能性食品進行精準治療(針對腸道菌相),效果不錯。
但筆者仍需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仍然是糖尿病前期治療的基礎,包括運動、健康飲食和減肥,而不是只多吃花椰菜芽而已,切不可忘。
(延伸閱讀/扭轉「糖尿病前期」這樣吃!醫師授5大降血糖最佳飲食方式)
(本文作者為潘懷宗博士/藥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