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高齡產婦在備孕與懷孕期間,更需留意飲食營養、生活作息與運動調理。高齡懷孕從補充葉酸、優質蛋白質,到規律運動與心理調適,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並搭配中醫調養,有助穩定生理機能、提升受孕機率與母嬰健康。
初次懷孕年齡超過34歲,生產時年齡超過35歲即是高齡產婦
女性最適合懷孕的年齡為 25 ~ 30 歲,但現代人愈來愈晚婚,隨之而來的就是愈來愈多的「高齡產婦」。不過,高齡產婦是幾歲呢?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資料,高齡產婦定義為:初次懷孕時年齡超過 34 歲,生產時年齡超過 35 歲,即算是高齡產婦。
想高齡懷孕注意事項一次看,做好這些準備助提升成功機率
高齡想懷孕首先月經週期必須先行調理,使行經時間規律,經期長短合宜,經量多寡正常。因為月經量少有可能是內膜太薄,會使受精卵著床不易。此外,月經血色深淺和經痛的情況,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阻礙受孕,都是調理的重點。
而飲食方面,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育齡婦女每日建議攝取 400 微克葉酸,準備懷孕婦女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 600 微克的葉酸,包含菠菜、綠色蔬菜、柑橘類,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
高齡產婦注意事項有哪些?飲食運動生活調理鞏固母嬰健康
高齡產婦必須從飲食、生活、運動三個面向來照護調理:
高齡產婦飲食調理
而高齡產婦,飲食上最重要的就是優質蛋白質!攝取如魚、雞肉、豆類、蛋類可幫助細胞修復與胎兒成長。建議孕媽咪可適度補充雌激素食物,如大豆製品(豆漿、豆腐)、黑芝麻、亞麻籽,可幫助內膜增厚。
以及含鈣食物如牛奶、深綠色蔬菜、堅果,有助預防骨質疏鬆與胎兒骨骼發育問題。還有加強攝取含鐵質的食物,如紅肉、深色葉菜類,則可幫助預防貧血並促進血液循環;選擇適量好脂肪(好油脂)如深海魚、亞麻籽、堅果,促進胎兒大腦發育。
除了飲食均衡外,高齡產婦對於正視烹調時少糖、少鹽,減少加工食品的要求格外重要,可減少妊娠高血壓與糖尿病風險,同時也應避免食用生食,如:生魚片、生肉、生雞蛋等,以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懷孕期間也禁止飲用酒精,戒菸戒酒,減少咖啡因攝取(每日不超過 200 毫克)。過量酒精容易導致流產、胎盤早期剝離和死產,也會對胎兒的發育產生後遺症,甚至畸形。
圖/高齡產婦日常鍛鍊應以低強度運動為主,舉凡:健走、孕期瑜珈、水中走路都是不錯的選擇。freepik by senivpetro
高齡產婦運動調理
高齡產婦、孕婦運動以低強度為主,可從熟悉的項目開始,循序漸進地納入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每週目標為 150 分鐘,並持續到生產前。但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如高衝擊運動、重訓、跳躍等,以免影響子宮與胎兒。
健走:健走是一種溫和且易於持續的運動,適合各年齡層。正確的健走姿勢包括抬頭挺胸、手臂自然擺動,並選擇避震功能好的鞋子,以減少對關節的衝擊。
孕期瑜伽:也有助於保持肌肉張力和靈活性,改善姿勢,並穩定情緒;相較其他運動,孕期瑜伽對關節的負擔較小。
水中行走:天氣溫暖時,孕媽咪也可選擇在溫水游池行走,或是輕量游泳等有助於血液循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肉耐力,降低妊娠期併發症風險。在孕中期游泳是良好的有氧運動選擇,水的浮力可減輕身體負擔,並鍛鍊全身肌肉。
骨盆底肌訓練:此外,骨盆底肌訓練對於加速產程格外重要,凱格爾運動可強化骨盆肌群,幫助生產與產後恢復,適度的肌力訓練有助於增強體力,為分娩做準備。
高齡產婦生活調理
高齡產婦必須規律作息,保證每天 7 - 9 小時深度睡眠,幫助身體修復與內分泌平衡,還有減少生活壓力,過度焦慮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降低受孕機率或影響胎兒發育,可透過瑜伽、呼吸吐納、養生功操等方式舒壓。
臨床觀察,高齡產婦在備孕及懷孕期可能會比較擔憂,但只要在備孕及孕期做好產前檢查,就能大大減低各種併發症及生產風險。保持愉悅的心情,儘量放輕鬆能讓自己身體及胎兒發育更健康。
更重要的是高齡產婦必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過度焦慮緊張容易造成肝鬱氣滯,連帶也會造成氣血失調影響生殖能力。好好遵照醫囑並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定可以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高齡產婦由於生理狀態及子宮盆腔狀態相對年輕時不穩定,照護上除了需要更細心外,有好的紀律維持也很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飲食方式、規律運動及中醫調養缺一不可,在現代高壓及節奏過快的社會環境下,可以試著讓自己生活腳步及思緒放慢放緩,對於孕產期間或是備孕都能達到較好的成效。
(本文作者為孕產規劃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