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夏至台灣民間俗諺:「愛呷,不愛去」正生動的表達夏至氣候悶熱,人們懶得外出吃飯、食慾與活動力下降的情況。事實上,夏至節氣濕熱的天氣,也容易誘發痔瘡發生,而清熱利濕與通便,則為痔瘡中醫治療核心調理原則。建議日常飲食可適量飲用加味綠豆湯、冬瓜湯、白木耳蓮藕湯,搭配適當運動與穴位按摩,達到中醫調理與症狀緩解雙重效果。
夏至時節到,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接受的光線最多,晝長夜短,是一年之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時候,中醫認為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之時,陰氣初生之際,人體內的陰陽也相應變化,所謂「陽極陰生」。
夏天痔瘡、便秘容易發作?醫揭5原因及加重因子
吳宛容表示,夏季同時也是痔瘡好發的時節,以下有幾點原因及加重因子:
(1)氣溫升高,身體的血流分布改變,從腸胃到皮膚幫助散熱,因此腸胃的血流較少,食慾變差。
(2)食慾不振,吃重鹹辣烤物、吃涼麵提高食慾,低纖飲食造成便秘。
(3)過食冰品及瓜果類水果,導致消化不良,影響排便。
(4)容易流汗及從皮膚蒸散水分,喪失較多水分,同時水分攝取不足,身體脫水,大便乾硬難解。
(5)天氣太熱在家久坐,不出門,骨盆及肛門循環差。
痔瘡可能是因為長期高血壓造成的結果
應特別注意的是,痔瘡可能是因為長期血壓高而造成的結果,提醒民眾務必定期量血壓,如有發現血壓高,應立即至西醫及中醫諮詢診治,以免長期影響心血管,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圖/痔瘡也可能是長期高血壓造成的結果,提醒民眾務必定期量血壓。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巧喝冬瓜湯3痔瘡中醫食療、穴道按摩緩解、預防
吳宛容認為,在夏至這個陽氣最盛、濕熱當令的時節,痔瘡患者應以「清熱、涼血、祛濕、通便」為原則,清腸胃道及體內的鬱熱及濕氣。
以降低腸胃發炎或因脫水造成的發熱、重振腸胃機能、幫助骨盆及肛門周圍的痔瘡循環及消腫,促進排便順暢,同時搭配夏季的生活及飲食注意,才能有效緩解及預防痔瘡隱痛。
痔瘡中醫緩解2穴位
吳宛容說明,痔瘡腫脹時或早晚按摩保健,每個穴位每次按壓 5 到 10 秒,共按壓 3 到 5 分鐘。
二白穴
▋位置:手腕橫紋上 6 橫指,兩筋之間與大拇指側,一手兩個穴位。
▋功效:治療痔漏,下血,裡急後重,或癢或疼,脫肛。
承山穴
▋位置:膝蓋後側的膝窩與外踝後側凹陷,兩者之間連線的中點。
▋功效:理腸、提肛、利腰腿、疏筋。
緩解痔瘡的中藥食療
各 10 到 15 公克,取代正餐的澱粉類。
▋白木耳蓮藕湯:高纖、涼血止血、消痔瘡腫。
▋綠豆蓮子湯:消腫解毒、健脾胃、促進食慾。
▋冬瓜薏仁生薑湯:利水消腫、排膿解毒、利濕熱。
圖/夏天來碗白木耳蓮藕湯高纖、涼血止血、消痔瘡腫。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避免痔瘡症狀反覆發作?中醫提醒8飲食生活要點
(1)喝足夠的常溫水:每日喝水量等於體重乘 30 cc,例如:60 公斤的人,喝水量 1800 cc。夏天流汗多可增加 300 - 500 cc。水分應充足,不建議喝過少也不過量。水溫只要低於身體 7 度(°C)就可以幫助降溫,身體體溫 37 度(°C),喝 30 度的常溫水就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2)避免久坐:長時間坐著不動,骨盆及肛門附近的循環變差,建議至少坐著 1 小時要起來走動伸展 10 分鐘。
(3)避免吃低纖食物:例如,麵包、麵條、涼麵、水餃,容易造成便秘,加重痔瘡。
(4)避免吃重口味及加工食品:炸、辣、烤物會增加體內發炎,加重痔瘡腫脹。
(5)推薦食用當季水分多及高纖蔬菜消暑:例如:空心菜、茄子、菜豆、瓜果類,如:冬瓜、絲瓜、苦瓜、瓠瓜等搭配生薑,能促進食慾同時避免便秘。
(6)水果甜度高應少量:荔枝、芒果、鳳梨、西瓜、香瓜、哈蜜瓜、葡萄等。糖分高容易滋膩、生痰濕,且瓜類水果屬於寒性,過食容易阻礙消化機能,寒濕中阻、腹滿脹氣、腹痛、便秘。
(7)碳酸飲料及冷飲要適量:冰涼食物造成腸胃機能變弱。
(8)正確消暑:夏季不出汗或身體燥熱者應喝足水分,避開日中大太陽,早或晚出門運動適度流汗才是最好的消暑方法。
(本文作者為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