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芸醫師在《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中提到,「(先生林芳郁)那次意外的跌倒,為未來的日子帶來了無法預見的沉重打擊。」認知症罹病原因很多,根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報告,約有 45 %的認知症是可以透過預防或延緩來改善的,關鍵在於積極應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這 14 項風險因子中:頭部外傷佔 3 %;國際上有更多研究說明,頭部外傷、連續撞擊等與認知症等神經性退化性疾病間關係。
我們尊重林芳郁院長、林靜芸醫師及家人的隱私,不去推測林芳郁院長的病情,僅就林靜芸醫師所公開的陳述,讓關心認知症的民眾認識:跌倒、頭部外傷與認知症間國外的研究報告,使得民眾瞭解保護頭部是遠離認知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及其重要性。
林靜芸醫師在書中表示,我不由地想起那場嚴重的摔傷。很多研究顯示,重度的創傷性腦損傷,特別是導致昏迷的頭部損傷,可能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失智症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心血管疾病、基因遺傳、家族史等,而頭部外傷也是風險因素之一。
林靜芸:林芳郁深夜的跌倒意外,為未來日子帶來無法預見的沉重打擊
林靜芸醫師在《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提到,一切要從十年前(2015 年)那個深夜說起,一個微乎其微的疏忽導致的意外,改變了林芳郁與我的下半生。直到六年後,他確診失智時,我們才驚覺,那次意外的跌倒,為未來的日子帶來了無法預見的沉重打擊。
那晚林芳郁院長接任亞東醫院院長後,忙碌於醫院即將面對的評鑑,工作到深夜,晚上 11 點後,在返家前,把明天評鑑委員會走的路線,再親自走一遍,確認流程,半夜在醫院重摔,短暫昏迷,待他睜開眼睛後,就感受到從頭到後背的劇烈疼痛,他嘗試爬起,可是劇痛、無力和麻木感讓一向健壯的他無能為力。只能躺在地上等待疼痛退去,在冰涼的地板上躺臥可能超過一個小時,疼痛慢慢緩和到可忍受時,他才慢慢爬起身,強忍劇痛回家。
林靜芸醫師在書中描述,身為資深的外科醫師,林芳郁自己絕對沒有想到,這一摔,已經重創了他的大腦、小腦和脊椎,並留下難以挽回的創傷和破壞。
直到兩個多月後,有一天,他的祕書打電話給我:「林醫師,院長不久前才買了 500 顆止痛藥,他今天竟然說藥吃完了,又要再去買 500 顆。」祕書語氣中有難掩的不安。畢竟在醫院工作的人都會敏感察覺,這樣大量服用止痛藥,絕非小問題。
所以林靜芸醫師認為,十年前那個深夜,一個微乎其微的疏忽導致的意外,改變了他們的下半生。
頭部外傷對大腦影響超乎想像!保護頭部是遠離認知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關頭部損傷與認知症間關係最重要的兩項研究,分別是 2020 年及 2024 年,在《刺胳針》(The Lancet)委員會發布關於認知症預防、介入和照護的報告中,委員會的全球頂尖認知症專家在其 2020 年及 2024 年報告上,連續 2 次將頭部外傷列為危險因子。
2020 年的報告中,認知症預防上列出 12 項危險因子,有 40 %是可預防的,頭部外傷佔 3.4 %;2024 年的報告中,認知症預防上列出 14 項危險因子,有 45 % 是可預防的,頭部外傷佔 3 %,可見頭部外傷早已被認知症專家提醒是認知症的危險因子,應該保護及留意頭部的撞擊與安全。
2024 年的報告中,認知症預防上列出 14 項危險因子包括:中年時的聽力受損、教育程度較低、創傷性腦損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抽菸、憂鬱、社交孤立、體能活動不足、糖尿病、空氣汙染以及晚年時的視覺缺損和高密度膽固醇。
《The Lancet》認知症委員會表示,針對 14 個可改變的風險因子,從童年開始並持續到整個生命過程,可以預防或延遲 45 % 的認知症病例,即使人們的壽命延長。這些發現是在美國的阿茲海默協會國際會議上提出的。
頭部嚴重傷害(serious head injuries)及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對於許多運動選手的健康早引發世人注意,從足球、美式足球、拳擊、冰上曲棍球、橄欖球、相撲、甚至台灣也曾發生 7 歲小孩被柔道教練摔至頭部重創昏迷。
圖/有許多研究證實,美式足球、拳擊、曲棍球等運動職業選手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早發性巴金森氏症的比例高於其他運動選手。Pexels by Markus Spiske
頭部外傷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早發性巴金森氏症腦退化疾病危險因子
我曾在 2020 年 2 月以「頭部外傷與早發性認知症間的關係密切」為題,引用英美等國研究說明,說明頭部外傷一直被視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早發性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腦退化性疾病的危險因子。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美式足球、拳擊、曲棍球等運動職業選手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早發性巴金森氏症的比例高於其他運動選手,原因就在於這類型運動選手的頭部容易受到撞擊而受傷,到他們 50 歲左右,腦部逐漸出現退化性症狀。
2020 年 1 月,蘇格蘭足球協會(Scottish Football Association)規定,禁止 12 歲以下球員參加頭槌訓練。
因為於2019年10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大學的認知症專家斯圖爾特教授(Professor Willie Stewart )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足球員罹患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或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可能性,比常人高出 3.5 倍(three-and-a-half times)。他最新的研究則顯示,特別是長期踢後衛位置的隊員這方面風險更高,比普通人患症風險高出 5 倍。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副教授Steve Rowson在 2018 年完成的一項實驗中,以假人模擬足球場上的頭部碰撞,結果得到驚人的結論。一般而言,戰機飛行員承受超過 6 個G的加速度,就會開始頭暈目眩,而職業足球員不但經常以頭傳球或攻門,搶球時不小心猛K對方的腦袋,更是屢見不鮮。
這一項研究發現,頭槌瞬間,足球員腦袋所承受的加速度達 100 個G(重力加速度);而若是 2 名球員頭部互撞,像爭球時常發生的那樣,力道更高達 150 個G。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於 2018 年所發表研究顯示,從事單一球季的高中美式足球就可能足以引起大腦結構的微觀變化。
此研究是 2018 年 11 月《疾病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Disease)雜誌的封面故事,是第一個探究運動如何影響青少年大腦的研究。
美國波士頓大學一項針對美式足球運動員大腦的研究發現,頭部受到撞擊的力度(而不僅僅是次數)是慢性創傷性腦病發病的關鍵。此一消息刊登在 2023 年 6 月 21 日波士頓大學網站上。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BU)、麻總百瀚(Mass General Brigham)和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利用捐贈給波士頓大學 UNITE 腦庫(UNITE Brain Bank)的大腦進行了一項新的合作研究,並於 2023 年 6 月 20 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為圍繞 慢性創傷性腦病CTE 的研究增添了新的亮點。
研究:最能預測一個人晚年患上腦部疾病的因素是頭部受撞擊的累積力
研究發現,最能預測一個人在晚年患上腦部疾病的因素是頭部受到數千次撞擊的累積力,而不僅僅是腦震盪的嚴重程度。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旨在研究慢性創傷性腦病的根本原因,它與記憶喪失、衝動行為、自殺念頭和憂鬱等各種疾病有關。
過去 10 多年間,研究人員發現,數量驚人的美國退伍軍人及職業美式足球選手,都表現出一種新發現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稱為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CTE),特徵是大腦會累積致病性的濤蛋白(tau)。雖然目前還未徹底理解此病,但知道的是CTE會導致情緒障礙、認知能力下降,最終讓患者有移動障礙。CTE的明確診斷只能透過驗屍時檢查大腦濤蛋白進行。
有很多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參加衝撞性高的運動項目可造成大腦改變,分子層級上,可觀察到與巴金森氏症、認知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致病蛋白積累。
大腦由白質與灰質構成,白質負責在不同大腦區域之間來回傳遞訊息,灰質是神經元緊密聚集的部位,使大腦產生特有的皺紋。研究中發現磁振造影表明,打一兩季高中足球會削弱主要存於大腦內部的白質。研究團隊想知道重複的頭部撞擊是否也會影響大腦灰質。
研究人員使用稱為擴散峰度磁振造影技術(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的新型MRI來檢查構成灰質的複雜神經纏結。他們發現,足球賽季結束後,球員大腦灰質組織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與安裝在球員頭盔內的加速度感測器(accelerometer)測得的頭部撞擊次數和位置有關。
這些變化集中在大腦皮層的前部和後部,也就是負責記憶、注意力和認知的部位,也發生於中心位置的視丘(thalamus)和殼核(putamen),它們負責傳遞感覺訊息和協調肢體運動。
研究人員強調,雖然研究還未觀察到該變化導致的後果,但有新的證據表明這種變化長期之下有害。
因此我們可從國外近十多年的相關研究上,得知保護頭部安全是遠離認知症的重要保護因子,對於林芳郁院長曾因跌倒對其生理可能所產生的影響,給我們另一個啟示是高齡者要維持運動、肌耐力、平衡感,並能在家中設置無障礙空間,平時即應注意與預防跌倒。
參考資料:
1. 林靜芸:一場跌倒改變我們的後半生 2025/06/20 琅琅悅讀/ 健康事業部文/林靜芸、洪淑惠
2. 頭部外傷與早發性認知症間的關係密切 健康遠見 【專家觀點】伊佳奇 2020-02-10
3. 高膽固醇也入列!專家指出14項風險因子,一半認知症病例可預防 健康遠見 【專家觀點】伊佳奇 2024-08-02
4.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Lancet 2020 Jul 30;396(10248):413–446. doi:10.1016/S0140-6736(20)30367-6
5. Nearly half of dementia cases could be avoided or delayed by tackling 14 risk factors
By Kristen Rogers, CNN Updated 6:51 PM EDT, Wed July 31, 2024
6. Collective Force of Head Hits, Not Just the Number of Them, Increases Odds of C.T.E.
The largest study of 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to date found that the cumulative force of head hits absorbed by players in their careers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future brain disease.
New York Times By Ken Belson and Benjamin Mueller June 20, 2023
7. Dementia risk greatest for defenders, says new research
By Alistair Magowan BBC Sport Published2 August 2021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伊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