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父母「學會放手」的2項準則:念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念 | 健康遠見
親子

父母「學會放手」的2項準則:念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念

父母學會放手的2項準則。
父母「學會放手」的2項準則:念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念

我知道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父母不要碎念是一件很難的功課,但有以下二個準則把握住:念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念,以及要念就盡量念。(本文節錄自《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一書,邱淳孝著,四塊玉文創出版)

①念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念

如果父母真的還是忍不住要碎念個兩句,記得採取「念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念」的原則。

念了就不要做,是為了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不一致,否則孩子會覺得:「好像父母不論怎麼說,還是會幫自己完成事情」,也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例如「沒有洗餐盒,隔天就沒有乾淨的餐盒裝食物」,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

至於做了就不要念,除了避免親子之間陷入權力相爭的後果外,其實當孩子的,會把爸媽的行為看在眼裡。當孩子看到父母做很多,但自己卻沒有任何付出時,也會心生「歉疚感」,他主動地想要幫忙做一些事情。但當爸媽嘴巴開始叨念時,那些歉疚感反而會煙消雲散,開始心生擺爛。

②要念就盡量念

這也要掌握二個原則:一是不要超過一分鐘;二是不要一直講重複的事情。

但身為父母,往往沒有那麼好的自制力,有時候情緒上來,很難不口出惡言,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在重複講同樣的事情,代表現在所說的、所做的事情,其實是紓緩自身焦慮,白話來說就是「罵爽」的成分比較大。

因此,這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識到自己正被焦慮或情緒淹沒」,導致自己一直碎念、開始跟孩子有衝突,而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離開現場。

我曾經遇過一個家長,他非常關心他的孩子。但這位家長在原生家庭中是長子,從小就是爸媽的得力助手,習慣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好,很難忍受孩子的拖延,因此每當孩子開始擺爛、拖延、不積極時,就會止不住的碎念,甚至引發嚴重的親子衝突。

這時我建議這位家長:「真的要念你的小孩,可以念個一、兩句就好,念完就轉身帥氣、瀟灑地轉身離開,如果你能夠照我這樣子做,你跟孩子的關係一定會有所改善。」

當下家長半信半疑,我再補充說:「反正你現在念成這樣,他也不理你嘛,你就當作實驗吧!」下一次我們見面時,家長說:「老師,你說的方法果然有效耶!他那天還主動過來跟我說話、問我在幹嘛耶!」

其實道理很簡單,只是先讓家長從跟孩子的戰場中撤退,改變原本「父母追、孩子逃」的互動,關係自然就不再那麼緊繃。

《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邱淳孝著,四塊玉文創出版。


圖片來源:pakutaso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