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這4種對話」是關係毒藥:一說出口,溝通就注定失敗 | 健康遠見
人際溝通

「這4種對話」是關係毒藥:一說出口,溝通就注定失敗

「成為仇人的話語」有哪4種?
「這4種對話」是關係毒藥:一說出口,溝通就注定失敗 圖片來源:pakutaso

從小就聽著「成為仇人的對話」長大的孩子,會怎麼想呢?應該會想要報復吧!內心會不知不覺產生,總有一天要報復的可怕想法。這世界上哪有希望被自己孩子怨恨的父母?不管有沒有錢,都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去好的地方、受好的教育,犧牲自己想要的,努力工作栽培孩子,然而面對這樣拉拔長大的子女,卻無法得到好的回報。(本文節錄自《媽媽的悔過書》一書,作者:李柳南,以下為摘文。)

富川大學全聲洙教授從以色列引進哈柏露塔〈Havruta〉教育,他在《被報復的父母》一書中提到,像我這樣被子女報復的父母屢見不鮮,孩子們覺得報復就是「怎麼做才能讓父母最生氣、最心痛」。我家孩子對我報復的方法就是「不去學校」,媽媽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校,因此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休學會讓媽媽最難受。

孩子報復的方法非常多樣,有的孩子會在學校打其他同學,有的孩子會離家出走,也有的孩子即便住在家裡,也不和父母對話、閃躲父母的眼光、惹父母生氣,或是在不知不覺中犯了罪,讓父母難受。父母無心說出的「成為仇人的話語」,對親子關係卻帶有可怕的殺傷力。希望各位記得,不管怎麼努力成為教練型父母,「成為仇人的話語」脫口而出的瞬間,過去所做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那麼什麼是「成為仇人的話語」呢?在對話過程中,馬上反駁或是嘲笑對象說的話,讓聽的人壓力變大,覺得被看低、悲傷、憤怒等,使得關係惡化並產生負面情緒,這就是所謂「成為仇人的話語」。這樣的話可分為四種「指責、防禦、鄙視、劃清界線」,高特曼博士認為這四種話是破壞家庭的毒藥,這樣的話語會造成夫妻關係惡化,甚至離婚。

接著舉一些具體的話,來讓大家了解「成為仇人的話語」有哪4種。

指責的話

•  你這孩子究竟是怎麼搞的!

•  你到底會什麼?

•  事情怎麼會做成這樣?

•  到底在搞什麼現在才來?

•  你是怎麼做事的?

•  所有加上「每天、什麼時候、每次、千萬、絕對、老是、怎樣」的話

這些話語傳達出一種對方在人格、性格上有問題的指責,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常說這種話。不過女性會無緣無故指責對方嗎?當然不是。由於丈夫長久以來漠不關心、我行我素,使得太太開始指責,然後指責又再次招來冷淡與拒絕溝通,便形成持續的惡性循環。看了前面的內容,大家有什麼想法呢?不曉得有沒有各位常說的話呢?

我好像不這樣說話,就無法開口,早上一起來,就對兩個孩子這麼說:

「你們究竟為什麼會這麼晚起?媽媽是怎麼說的?我實在不懂,為何每天要那麼晚睡,早上老是爬不起來,又要不吃早餐就走了嗎?」

沒幾個字的句子中,滿是成為仇人的指責話語。

到了晚上,我又對丈夫說:

「你到底在搞什麼每天都那麼晚?為什麼一直以來都這麼晚回家?要見到你還真難,孩子的樣子你都忘了吧?只有你一個人在賺錢嗎?」

孩子和丈夫聽到我說這些指責話語,會怎麼想呢?現在回想起來,我說了無數這種不經思考就傷害對方的話。

這種指責的話有什麼解藥呢?方法就是將音調降低,並養成柔和沉穩的說話習慣,說話時闡述客觀的情況、表達自己的情感,肯定並具體的說出自己想要的事項即可。舉例來說,前述指責的話可以這麼修正:

「○○,媽媽希望○○早上能早點起來,這樣就能吃媽媽做的美味早餐了,要不要現在就起床啊?」

「老公,我希望你最晚八點以前能回來,這樣就能和孩子一起吃飯,一家人就有好好聊天的時間了。」

像這樣肯定並具體的說出自己想要的事。

希望各位以後都好好運用,改變那些脫口而出的指責。

防禦的話

•  那麼你會什麼?

•  我也一樣啊!

•  為什麼都怪到我身上。

•  明明○○更不對,為什麼只對我這樣?

•  都怪你吧,怪我囉?

聽到指責的話,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受到攻擊,很自然的會開始主張自己的清白或無辜,為了在指責的對話中保護自己,於是馬上展開防禦,不想只有自己受害,因此把別人也一起拉下水。這樣的指責會惡化對方的情緒,讓對話變得更粗魯,隨之而來的防禦式爭吵,就算吵到厭煩也不會有結論。

媽媽如果責罵孩子:「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大聲吵鬧?」孩子會說:「媽媽也大聲吼叫啊,媽媽每天都這樣。」媽媽再說:「媽媽什麼時候那樣了?因為你們大吵大鬧,我才會大吼,誰沒事會大呼小叫啊?我也想要優雅有氣質,所以你們要聽話不是嗎?」

這就是互相推卸責任「防禦的話」的代表性例子。

那麼防禦的話有什麼解藥呢?要表示自己沒有做、不是自己的問題時,不要急躁,用真誠的方式來說。承認自己要負起部份的責任,使用「最近、這一次、這個星期、今天」的用語,開啟彼此的對話。

那麼,試著用解藥來改變一下媽媽的防禦式對話吧?

「是啊,媽媽這個星期好像真的比較常大吼,今天更是如此。媽媽最近感覺情緒變得比較敏感,希望你們能幫忙媽媽,讓媽媽不要再這樣了。」

這麼說的話,氣氛就會比較緩和了吧?(延伸閱讀│別讓關心變傷害!薩提爾的「一致性溝通」讓親子與愛同行)

鄙視的話

•  你看看自己的身分吧!

•  唉唷,你這隻豬啊!

•  這笨蛋,你死腦筋。

•  嘖,白痴喔。

•  你這張臉化了妝有什麼差別?

•  這腿適合穿短裙嗎?

•  一點用處都沒有的傢伙。

•  你真的是無可救藥!

•  你這個樣子以後想要做什麼?

•  你總要會點什麼吧?

•  你像誰才會每天這德性?

•  你做事都這個樣!

•  連自己都養不活嗎?

•  我真的快被你搞瘋了。

•  連你弟/妹〈○○〉都比不上嗎?

•  媽媽朋友的兒子什麼都很優秀。

•  到底為什麼這樣?太不像話了,丟臉。

看似無心但帶有這種想法的人,常會不自覺的脫口而出鄙視的話,甚至會說自己是在開玩笑、鬧著玩的。但是,這種鄙視的話是建立在感覺自己比對方優越,說話者在知識、道德和人格上具有優越感,才會這麼說,有時也會用來表現敵意。

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鄙視的表情都是一邊的嘴角上揚,常說鄙視話語的人也會習慣先看對方的缺點,而不是優點。根據高特曼的研究,常說或常聽鄙視話語的人,生病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四十倍,鄙視也是最有可能造成離婚的原因。

在校園中,如果被同學叫了自己不喜歡的綽號,有些孩子會出現激烈的反應。而替人取綽號的孩子會認為「我只是開玩笑的,幹麼這樣」,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有錯。

可是,刻意叫對方不喜歡的綽號,會讓他人覺得受到鄙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傷害很大。看到孩子胖嘟嘟的,覺得很可愛就叫人家「小豬」,纖瘦的就叫「竹竿」。

就算是父母對子女,或是夫妻之間,如果會讓對方心裡產生疙瘩,感覺受到鄙視的話,還是不要說比較好。(延伸閱讀│「嘲諷他人」是人際關係地雷:每個人都該陶冶自身的同理心)

鄙視的話語有什麼解藥呢?最重要的還是每天反覆表達「肯定、支持、稱讚與尊重〈體諒、感謝〉」,像「刷牙」一樣養成習慣。如果想要維持良好的關係,不小心說了一次負面的話,得說五次正面的話補償回來。而關係的高手在對話裡,正面的話與負面的話的比例是二十比一。我們來看看,將鄙視的話改成這樣說感覺如何?

•  你真的好可愛。

•  只要看到你就很踏實了!

•  我相信你。

•  你一定可以的。

•  能夠跟你一起真的很幸福。

•  謝謝你生來當媽媽的兒子〈女兒〉。

劃清界線的話

•  是啊,就讓你一個人說就好啦!

•  哎呀,好好做吧!

•  真是噁心令人厭煩。

•  我也很累。

•  眼不見為淨。

•  呼,不膩嗎?到此為止吧!

•  逃跑才是上策。

所謂劃清界線是即使和對方共處一室,也會迴避反應,即是不會表現出在聽對方說話的樣子,避開視線或是看別的地方,置身事外,會這麼做的主要以男性居多。

我丈夫的個性內向話特別少,對話時經常劃清界線,當我說著指責、防禦、鄙視等成為仇人的話時,他則是緊閉著嘴巴默默不語,這樣的丈夫實在太讓人鬱悶了。我總會對他說:

「拜託你說說話,哎呀,真的是氣死人了,不曉得你到底在想些什麼,為什麼不說話,跟你這種人一起生活真的好累。」接著丈夫會說:「聰明的妳會被我的話說服嗎?不管我說什麼,妳都自有打算,我無話可說。真的說了妳又要挑我語病找麻煩,跟妳這種人生活我也很累。」然後又閉上嘴巴。

如果我還繼續催促他的話,丈夫會大發雷霆跑出去,砰的一聲關上大門。「問題解決才能走啊!為什麼要出去,出去就能解決嗎?」我朝著他的背影發火,但丈夫連一句話都不回便消失了。

如果我仍窮追猛打的生氣打電話給他,電話不但不接還會直接關機,丈夫用防禦和劃清界線來對付我的指責與鄙視,男性不說話時,其實是在做無聲的抗議,「你到此為止吧!拜託到此為止,你再這樣的話,我可能就不做家事了,然後把東西全部都砸爛,拜託到此為止,求你了。」

當男性不說話劃清界線時,如果能稍微體諒一下,就能阻擋不必要的衝突。

劃清界線有什麼解藥呢?不要試圖在當下解決問題,讓彼此冷靜後再重啟對話。從爭吵到和解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天,對於健康和關係恢復才有幫助。此外「冥想、深呼吸、走路、聽音樂、祈禱」等,也能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尤其是「走路」不但能讓心情平靜,對健康也很有益。孩子常走路的話,有助於肌肉發展。現代的父母會因為孩子的活動太多,上下學都用開車來接送,使得孩子連走路的機會都消失了,這麼做反而讓孩子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帶來不好的影響,有機會的話,請陪孩子多多走路。(延伸閱讀│怎麼說話決定人生磁場:高情商者絕不說的12種毒舌驚句)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李柳南著,采實文化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