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今年40歲的王先生,是某間企業的商務經理,平常應酬頻繁,加上業務繁重,經常忙到深夜才回家。雖然上班很累,理應一到家就能夠深深入眠,但他卻有個惱人的問題:嚴重的失眠症狀。
每到睡前,王先生總要小酌紅酒,或配合安眠藥輔助才能夠盡快進入夢鄉,否則,他幾乎是在床上輾轉難眠,翻來覆去也無法入睡。長久下來,不僅導致精神耗弱,連帶也影響個人心情與上班時的注意力。
上述的案例,是許多飽受失眠之苦的患者普遍的情況。
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表示,從2009年開始,他們每兩年以電話詢問約1000位民眾,了解國人的睡眠狀況,至今累積三次調查,每次都發現約有兩成的成人失眠,可以發現,這六年來,國人的失眠狀況並沒有改善。
*該怎麼治療?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今年的調查,發現20到64歲的成人有20.2%失眠,其中,以60到64歲的高齡者失眠比率最高,23.5%的失眠者要靠安眠藥入睡。他們普遍都有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早醒等失眠症狀。
因為工作量大、經常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持續累積的壓力,讓失眠成了嚴重的後遺症。據健保署統計,國人一年要吃掉13億元的安眠藥,顯示患有失眠問題的人不在少數。
林嘉謨說,3C產品的風行,是擾亂睡眠情緒的元兇。根據問卷顯示,53.3%的20到49歲失眠者,睡前會玩手機、看電腦,相對非失眠者,有47.6%在睡前使用3C產品。
桃園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失眠者如果擔心睡不著,想透過看電視、聽音樂助眠,反而會適得其反,進而延長躺在床上、卻又睡不著的時間。失眠者假使不能順利入睡,很可能擔心失眠帶來的生心理影響,便更加無法入眠,而成了惡性循環。
他建議失眠者在入睡前一小時,採用「腹式呼吸」,讓身體放鬆,意即吸氣時,脹起的部分不是胸腔而是腹腔,這種「主動的深呼吸」可以幫助穩定情緒,達到舒緩壓力、焦慮的心情,只要多練習即可熟悉。
若持續有失眠問題,醫療院所幾乎都有開設睡眠中心,協助失眠者找到箇中原因,假使由失眠原因是由壓力導致,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也會針對病情,提供協助。
(圖片來源:wisegeek、tourismand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