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系統,是身體中分布最廣,也是最複雜的感覺系統。孩子從胚胎,出生到幼兒時期,觸覺系統可以提供大腦最豐富的刺激和訊息。許多兒童發展研究都發現,適當的撫摸,按摩,都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觸摸不同形狀,材質的物品時,正在建構孩子腦中的資料庫。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走路之前,就可以發現他們的手和手指如同探索世界的觸角。
指間的碰觸是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打開身體,透過體驗的撫觸,擁抱,就是愛與安全感的傳遞。
多數的西方孩子,直至成年後仍能與父母自在擁抱。對照之下,華人的身體文化,似乎較少「擁抱互動」。17年來,我們觀察發現,臺灣家庭在親子互動時,越來越能接受和享受擁抱的習慣。
發現擁抱的觸覺力量
爸爸媽媽,應該會發現,當孩子鬧脾氣,什麼道理都講不聽時,緊緊擁抱他後,情緒總能逐漸平復。或是用手搭著孩子的肩膀,將他的身體靠攏到自己懷中,輕聲和他說話,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可以用手指指腹,按梳後腦勺,通常能舒緩他一時亢進的情緒。
擁抱的觸覺力量,對學習也有實際的提升效用。我們在課堂上,偶爾遇見孩子出現個人低落的情緒,或是學習挫折,通常只要「用心抱一下」,孩子的心情就會改善許多!下課前的擁抱,不但能增加與孩子的親密感與信任感,還能因為「被肯定」或「被包容」,提升學習興趣。
感同身受的擁抱
擁抱孩子,掌握一些祕訣,彼此會更「貼心」。首先,蹲下來,和孩子一樣的「高度」,雙方有眼神的交會。每天的生活中,也可以安排擁抱的時機,例如早上,可以有「起床抱」和「上學抱」,放學回到家時,也可以有「回家抱」。
美學大師蔣勳曾說:「我記憶中有很多媽媽的氣味,即使媽媽過世後,我都還記得她的體溫給我的感受。」這種記憶和感受,對他來說,一直是一種安心,穩定的力量。
身體的觸覺記憶,影響於無形,卻久遠而深刻。生活裡,透過「擁抱」,不僅給予家人與親友,熱情的招呼與溫暖的祝福,更能喚醒遺忘已久的觸覺驚喜。
(圖片提供:雲門教室)
(本文作者為雲門教室研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