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甚至有加害者將施暴過程放在網路上供人觀賞,誇張的行徑引起教育、警政當局的重視,並招來社會大眾的撻伐。而許多孩子仍在就學的家長也不免擔憂,自己的寶貝是否也會成為下一個霸凌的受害者。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台灣校園中約有一成左右的孩子每週至少被同學欺負一次,逾六成的孩子自陳曾被同學欺負,霸凌已是相當普遍的校園問題。話雖如此,受害者卻往往因覺得丟臉、羞恥或怕告狀後遭到報復而選擇隱忍,導致事情常要鬧大了才會被知道,但此時孩子恐怕早已飽受創傷。
諸多研究證實,校園霸凌會造成孩子常有焦慮、害怕、憂鬱、悲傷等負向情緒,出現低自尊、暴食或厭食、身體不適的現象,嚴重者可能還有自殺的意圖。故只要家長多一份關心,平時提高警覺,便可及時發現,儘早解決孩子的困擾。
當孩子願意吐露被霸凌的經過時,其實他們是鼓起了極大的勇氣,家長當下需謹言慎行,以免反應失當帶來二度傷害。在應對與處置上,建議原則如下:
一、提供支持,積極傾聽
1. 對孩子被霸凌應認真看待,莫讓其感覺你不是很在乎,或希望他們看開一點,當作沒這回事發生。若抱存敷衍、鴕鳥心態,事情只會變得更加嚴重。
2. 切勿先入為主,認為是孩子做錯事惹人討厭才被教訓,應仔細調查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特別是發生的時間、地點、當場有哪些人與霸凌進行的方式。
3. 同理孩子的遭遇,讚許其願意說出來的表現,要讓他們知道霸凌是不可取的行為。詢問孩子期待能獲得什麼樣的幫助,並告知你可能會採取的行動。
4. 不要鼓勵孩子以牙還牙,藉由報復討回公道,畢竟攻訐、暴力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增加對立、緊張的氣氛,陷孩子於不利的情境。
二、管理情緒,尋求協助
1. 避免衝動行事,自行找霸凌孩子者或其家長興師問罪,私下接觸易橫生枝節。
2. 主動通報學校老師與訓育人員,提供霸凌事件相關資訊,親師共同商討對策,積極介入輔導,防止相同情事再度發生。
3. 隨時注意孩子的身心狀況,了解校園霸凌是否已獲改善,若無可再向校方或教育主管機關反應。
三、提振信心,教導自保
1. 若孩子有興趣,不妨嘗試讓他學習音樂、美術、體育等多元才藝,從技能的精進中強化自信,提高挫折忍受度。
2.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活動,多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展週遭的人際關係,建立穩固的社會支持系統。
3. 透過知識分享與角色扮演的練習,培養孩子因應霸凌的能力,使懂得碰到時要如何保護自己,以及利用申訴、求援的管道。
家是孩子最好的避風港,面對遭遇霸凌的寶貝,唯有彼此多溝通,持續給予愛和關懷,方能帶領他們走出陰霾,重新綻放笑容。
(圖片來源:flickr ajari)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