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醫療和最終的選擇 | 健康遠見
醫療

醫療和最終的選擇

【專家觀點】
醫療和最終的選擇

2010年時代週刊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唯一的一位醫生,一位充滿人文省思的醫者葛文德醫師(Atul Gawande),2014出版了一本暢銷書「終有一死(Being Mortal)」,此書的副標題是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探討人們如何面對死亡、接受死亡,如何在適當時候決定自己最後一里路怎麼走?在生命的終點處,醫療和那些最終的選擇如何是好?

書中,葛文德醫師藉著5個生命末期照顧的故事,包括其中一位是他自己身為醫師的父親,深刻探討,在衰老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如何能在適當卻不過分的醫療協助,兼顧疾病的現實和人生而為的尊嚴及生存價值。

醫療的終點,最後如何能幫助病人走得有品質,更需尊重病人期待,是醫療提供者終極,卻是必要的修煉。生命終將結束,終點處如無法兼顧所有,你要保留哪些?可以犧牲哪些?

面臨臨終議題,台灣的情況實在有特別的地方,就是家人的介入極為強勢而常見,妨害了我們在書中所看到的好的模式。

一個好的安寧照顧應始於聆聽病人的聲音,醫師的角色此時如一位教練,陪伴病人在生命的回顧中,找到問題,也找到放下或放不下的癥結,而醫護團隊也才能清楚病人最期待的是什麼,並能配合。至於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關懷和照顧早已是安寧療護大家耳熟能詳的做法。

書中葛文德的父親的醫師建議,手術、放射線治療、接著化學治療,並鼓勵病人:「說不定夏天結束前就可以打網球了!」而葛文德醫師說,事實上他父親幾週內就已完全癱瘓了。

醫師的訓練,常是不停地尋求新方法、新希望,醫治、醫治、再醫治。然而疾病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治療目標,尤其是癌症的治療,首先當然要尋求治癒,但當疾病已逾治癒的階段就要進入緩解性的治療。

醫生就像船長,遇到船難,沉沒之前你要何時宣布棄船?病人全心仰望,而你只不過是醫療的出口,病人的期待和現實間如何平衡是困難但絕對必要的抉擇。醫學是一種交換,以現在的付出,包括時間,換取將來的希望,這樣的交換不能由醫師片面決定。

我們每個人都用一生來學習面對死亡,在終點處讓我們自問,這一生活得好嗎?愛得夠嗎?放得下嗎?祈願在終點處我們得以寧靜安詳面對,而就如Cicely Saunders將臨終照顧取名為「hospice」,hospice原意是接待、收容旅行者之處。在這裡,生命旅行者可以獲得休息和補給,如果你有信仰,並可對下一站有期待。

本書最動人之處在葛文德醫師平靜的陪伴著他的父親吐出最後一口氣,並依其生前遺願將骨灰在印度古城瓦納拉西撒入恆河。從此「和前人之間有連繫,和後人也建立連結」,並告訴自己人不只是人,「人是為了更偉大的事務而存在」。

(本文作者為馬偕醫院院長)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