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腫瘤細胞中之首惡:癌症幹細胞 | 健康遠見
抗癌

腫瘤細胞中之首惡:癌症幹細胞

【專家觀點】
腫瘤細胞中之首惡:癌症幹細胞

一般而言,腫瘤細胞經化學藥物治療,應該會被全部殲滅,但其實不盡然,往往會再復發或轉移,這一直是癌症學者備感困擾與爭相研究的主題,多年來,癌症幹細胞之理論,漸被接受。

過去總認為腫瘤細胞是一成不變的,具有均質性,其實腫瘤中,在其成千上萬的細胞中,各具特性,反倒是呈現異質性,包括有不同之族群,理論上經化療後幾乎全軍覆沒,但殘存之細胞中,有一小群細胞,其細胞表面有不同之標記,具有分化與增殖之能力,統稱為癌症幹細胞。

癌症幹細胞,最早是由Dick和他的同事在1994年證明CD34+CD38-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癌症幹細胞,至於固態腫瘤,如乳癌則在2003年由Clarke及其同事證實CD44+CD24/low為乳癌幹細胞。

在過去都認為由癌症幹細胞分化成前驅細胞,再分化為癌細胞,是單方向進行,而目前之研究則認為是動態的型式,也就是當癌症幹細胞分化成前驅細胞後或分化成癌細胞後,仍可能受微環境或表基因(Epigenetic)等因素之影響有去分化之能力,再返回成為癌症幹細胞,這是一種動態之平衡,亦可說是一種嶄新之觀念。

另外更重要的是,癌症幹細胞除了表現特殊之細胞表面抗原,細胞內之訊息傳遞路徑也與一般癌細胞不同,其傳遞路徑主要有Notch, hedgehog及Wnt等路徑,激活這些路徑,則可誘發腫瘤長大或促進腫瘤向外侵襲,所以研究這些路徑之抑制劑可以對抗癌症幹細胞,進而減低復發之機會。

另外針對癌症幹細胞之臨床試驗有別於傳統之臨床試驗設計,只觀察腫瘤在用藥期間之縮小程度來評估療效,因為癌症幹細胞有時並沒有被殺滅,所以並不能適用,而要有新的監測方法,就是要用腫瘤組織切片染色測出癌症幹細胞之表面標記之總數。

另一方法就是監測循環腫瘤細胞,這些血液循環中之腫瘤細胞富含癌症幹細胞,其含量多少,可以評估是否有療效,如太多的話表示療效較差。

總之,將來研發對抗癌症幹細胞的藥物,必是重要發展之趨勢,如再配合目前已有之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等,必然會減少癌症復發與轉移之機會,癌症之存活率得以提升。

(本文作者為澄清醫院院長、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