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學齡前關愛多,有助孩子大腦發育 | 健康遠見
壓力

學齡前關愛多,有助孩子大腦發育

【專家觀點】
學齡前關愛多,有助孩子大腦發育

當孩子發脾氣或在鬧彆扭時,您都會如何處理?不理睬他、處罰他,還是想辦法安撫他呢?一份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報告指出,父母若能在幼兒遭遇壓力或挫折時給予更多的支持,將有助其大腦的健全發育。     

該研究係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神經學專家,同時也是精神科教授的瓊安.路比(Joan L. Luby)醫師所主持,其和同事針對92名年齡介於3至6歲的小朋友進行實驗與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親子間習慣的互動方式對於這些孩童往後大腦的成長是否會造成影響。

起初,每個孩子都需接受精神狀態的評估,事後則和自己的父親或母親配對成組,並被要求完成一項等待性的任務。研究人員先給孩子一份包裝精美的禮物,並囑咐必須8分鐘過後才能打開,而在此同時,父親或母親均要填寫許多資料,當下彼此相處的過程全被監視器錄影存檔,以便作為未來分析參考用。

接著,在這些孩子7至13歲期間,也就是進入小學就讀後,研究人員又將他們找回來,逐一安排大腦的核磁共振(MRI)掃描檢查,了解相關結構的變化。

統計顯示,在先前的實驗中,有41名孩童在等待時完全被父親或母親冷落在一旁,或者是因表現浮躁,不時過來打擾而遭到嚴厲責罵。而相對於有獲得父親或母親言語或肢體上的安慰、鼓勵,且無憂鬱症狀的同儕,其此時大腦海馬迴的體積明顯小了近10%。

另外,接受實驗時有憂鬱症狀的孩童,往後大腦海馬迴發育的會比無憂鬱症狀者來的小。然而,若當初父親或母親有提供言行上的撫慰,相較於無憂鬱症狀且一樣有獲得撫慰的同儕,海馬迴的體積只小了6%。

研究者表示,海馬迴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份,對於我們的記憶、情感與壓力調控等認知功能的運作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且體積大小已被確認和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有密切關聯。

雖然以往文獻證實,生命早期擁有妥善呵護、照顧的動物(如老鼠、猴子) 比沒有受到如此待遇者,腦部發育會較佳,但以人類為實驗對象,這還是第一次,而結果也值得為人父母者的注意。

有鑑於此,其建議家長應積極充實教養知能,學習如何與孩子們互動。平時多花時間陪伴子女,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耐心,給予充分的安全感。相信他們若從小就能獲得足夠的關愛,大腦發育良好的同時,情緒、行為與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會相對受惠。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