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這陣子做事常分心,工作效率變差嗎?或者老是忘東忘西,生活弄得雜亂無章?如果具類似的困擾,或許可以檢視有無以下的問題。
專家指出,探究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原由,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來看,大致為以下幾項:
‧ 社群媒體:例如臉書、推特、微博或噗浪等雖能拉近我們和親友之間的距離,得知對方最新動態,但頻繁去更新資料易打斷既有思緒,阻礙工作的完成。
‧ 電郵過量:雖然寄來的電郵可能和工作有關,但如果您正在忙著處理其他公務,不時收信且立即給予回覆,手邊的事就會一再被耽擱,很難有所進展。
‧ 手機鈴聲:不管是有人來電找你、發簡訊通知或用line傳話,提醒的鈴聲很難不引起注意,當下都會想去接聽或瞧瞧內容,同樣也會造成工作暫時停擺。
‧ 一心多用: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常會同時作許多事情。但國外研究證實,如此作只會讓自己浪費更多時間,不僅效率未見提升,且成果品質也大打折扣。
‧ 作業無聊:若處理的事務重複性高,讓人覺得乏味、沉悶,時間一久就難以維 持專心,甚至感到耗竭。即使無關緊要的刺激出現,都能輕易地攫取注意。
‧ 心有牽掛:做事若心有旁騖,例如惦記著其他未了的工作,或是和他人重要的對話內容不時浮現在腦海中,要維持專注並不容易,易有恍神的情形發生。
‧ 壓力沉重:壓力的累積不僅會導致陷入憂鬱、焦慮、憤怒等負向情緒中,連帶也會引發各類疾病,讓人感到身體不舒服,大幅降低專心處理事務的能力。
‧ 疲勞困頓:當覺得很累時,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要聚精會神作事實強人所難。研究發現,睡眠不夠除會削減個人的注意廣度外,短期記憶功能也會受害。
‧ 飢腸轆轆:當肚子餓時,體內血糖下降,大腦缺乏能量,自然就無法維持專注。研究發現,早餐若省略不吃,一整天上班的注意力與短期記憶力都會欠佳。
‧ 鬱症搞怪:憂鬱症最普遍的症狀並非一般人認為的沮喪、愁苦,反而是難以專心,總是精神恍惚。倘若伴隨有空虛、無助感,凡事喪失興趣就要多加注意。
‧ 藥物作用:部分藥物(如感冒藥、安眠藥或抗憂鬱劑)的副作用會令人嗜睡,反應變得遲緩,或者帶來頭暈、心悸、腹脹等不適症狀,專注力難免受到影響。
‧ 過動作祟: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並非孩童才有,約有半數的患者即使成年仍有注意廣度不足、專注困難等症狀,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
做事難以集中精神的肇因複雜,而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現今環境中干擾專注的事物也增加許多,唯有找出癥結所在才能有效改善,避免無謂的損失或意外。
各類分心來源的因應對策
(柯俊銘心理師製表)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