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病患常常發生骨折,治療時應依個別病況,擬定完善治療流程,盡早讓病患恢復正常功能,並達到骨折癒合。治療這些骨折病患時,可分成數個小目標,一一達成。
1. 治療疼痛:骨折病患的疼痛相當難受,止痛是病患的最基本請求,也就是「醫師,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能夠讓我不要痛就好了。」一般劑量的止痛藥大都可控制疼痛,但有時需用到較強效的麻醉劑和鎮定劑,甚至於使用神經阻斷術才能奏效。施行止痛治療,應注意併發症和副作用。
2. 達到骨折癒合:骨折乃是疼痛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要真正減輕疼痛,必須治療骨折;髖部骨折大都需施行手術;目前手術和醫材進步,腕部、肩部和脊椎骨折病患接受手術或脊椎整型手術者也較先前多,無論手術、包石膏、或使用輔具,都在於妥善整復骨折斷塊和維持適當位置,減少其移動和刺激,直到完成癒合,以恢復更佳功能。
部分病患可能需施行人工關節置換者,此時軟組織癒合和功能復原則列為首要目標。
3. 功能復原與復健:骨折病患由於組織損傷或疼痛,即使接受手術,仍可能因臥床或行動受限,致使許多功能因而減退,此時應擬定完善治療計畫,依序進行,在醫護團隊的妥善照護,讓骨折病患及早從事肌肉、關節和全身的運動,減少骨質流失,增強肌力,並防範關節發生僵硬現象,使功能盡早復原。
4. 防範併發症和再度骨折:治療期間應教育病患相關的衛教保健知識,預防跌倒,減少再度骨折。應結合適當的個案管理師來共事,強調飲食足量的鈣(每日1000-1200毫克)和維生素D3(每日800-1000IU)、規律運動(荷重運動、阻抗運動和肌力強化訓練)、戒煙及戒酒、防範跌倒、增進居家環境安全等。
5. 安排骨密度檢查:對於已發生骨鬆骨折的病患,安排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是最基本而重要的項目,讓病患明白自己的骨密度,才能建立適當的治療策略。
6. 骨鬆藥物的選用:這些包括抗骨吸收藥物和促進骨合成藥物,前者如雙磷酸鹽、選擇性雌性素受體調節劑、RANKL抗體、鍶等,後者如副甲狀腺素,都有一定功效。這些藥物的選用最好諮詢專業醫師。
根據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指引,停經後婦女若已發生骨質疏鬆症骨折者,或骨密度T值低於-2.5者,都應接受藥物治療,其他骨密度T值較高但合併其他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的高風險族,也可適合使用藥物治療,但國人有健保給付的規範限制,使用時應先注意。
唯有骨折得以完善癒合,才會使疼痛減輕,而唯有及注重保護骨骼,才能達成防治目標,但如可針對個別病患的病情,選定合適治療,正考驗著醫護人員的智慧,許多學會出刊許多相關治療指引,應妥善採納應用,不宜死守原則,才能早日達成治療成效。
(作者為臺大醫院腫瘤及脊椎骨科主任、臺大醫學院骨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