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我和雲門教室的老師,帶著10位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前往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參與第13屆daCi(Dance and the Child International)的年會。之前對於daCi組織已有概略介紹,不再贅述。
daCi年會的課程非常豐富,參與成員來自22個國家,34個青少年團體,約700多人。雲門教室的10位大孩子,每日行程從早上6點半吃早餐開始,排到晚上8點觀賞演出結束,還得適應不同國家口音的英文,嘗試不同文化的身體想像。
跳呀跳呀跳,身體要能調適與負荷,更要有顆充滿好奇的心。
不禁想起和雲門舞集赴國外巡演的經驗,拉著行李,今天柏林,明天巴塞隆納,一站又一站。移動中,又要能維持身體的飽滿能量,是專業舞者必修的功課。
沿途中,舞者的食衣住行被照顧的妥妥貼貼,但最重要的,是每位舞者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能適應時差,適應大雪或艷陽,適應不同的食物與調味,適應不同的舞台與地板。同時在密集的排練與演出當中,如何讓緊繃酸痛的身心放鬆,確保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有好的表現,才能讓來自台灣的團體令人刮目相看。
daCi的緊密行程是難得的體驗,與孩子們過去的旅行經驗不同,而我身份也從舞者,變成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
父母的從容,造就孩子安穩的情緒
回顧10天丹麥行,不像是旅行,而是像在這裡生活著。我們搭乘哥本哈根的公車,在會場與住宿地點走路往返,因為不是觀光景點的行程,我們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與社區。除了大會提供的餐點,也去在地人會去的店家,餐廳,打點日常所需。
過日子的行走中,有了有趣的發現。例如發現公車上「安靜的孩子」,車上的幼兒,沒有大聲喧嘩或不耐,孩子們安穩的坐在座位上,或者站著,偶爾和父母輕聲對話。其中,是爸爸推著嬰兒車,一個張著好奇大眼的小寶寶,爸爸另一手牽著一個小男孩,4歲左右的年紀,後來小男孩餓了,爸爸遞給孩子一根香蕉,吃完後,爸爸接下小男孩遞回的香蕉皮,仔細收摺,再用面紙包起來,丟進車上的垃圾桶。
在台灣,通常帶兩個小小孩出門,會是極大的陣仗,可能讓人頭皮發麻有點緊張,相信許多家長可以想像,但是這位爸爸卻是老神在在,連香蕉皮都如此細心收好才丟。
還記得另一對是媽媽帶著孩子,一樣安穩自在,孩子時而望著窗外風景,時而轉頭和媽媽相視而笑。也許我剛好沒有遇到哭鬧的孩子,但仔細想一想,是家長的從容與自在,讓孩子也有安穩的情緒。
人們的相處,建立在信任的基礎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是自然流露在日常行為中。抵達飯店當天,櫃台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一疊早餐券,說明早餐提供的時間以及地點等等,於是我們仔細的將早餐券做了安排,提醒大孩子們不要弄丟了早餐券,以免得餓肚子。結果,隔天早上,餐廳熱鬧極了,大家自然排隊取餐,服務人員滿臉笑容穿梭往來,但沒有人收早餐券。
再者,我們住的飯店,洗衣房不是投幣的,需要到櫃台購買付費,才能去洗衣房洗衣服。
有一天,我到櫃台付費洗衣,為了怕麻煩,直接詢問:「我可以一次付清2次的洗衣費嗎?」對方表示可以,並收取2次的洗衣費用,然後給我一張磁卡。我拿著磁卡進入洗衣房,以為洗衣機像是台灣圖書館的影印機,需要將卡片插進機器,確認可使用的次數或者金額等等。沒想到,完全不用!磁卡只是用來進出洗衣房的。碰巧遇到服務人員到洗衣房,忍不住好奇,我順道問了:「感應磁卡只是開關門而已嗎?這樣怎麼知道客人洗了幾次衣服?」
工作人員楞了一下,然後笑著說:「客人付費時已經說過會使用的次數了,所以我們不用再特別去知道客人洗了幾次衣服呀!」
當我們願意自動自發的守規矩,和因為是有人監督才要守規矩,看似同樣守規矩的行為,實則有大差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尊重,由每個人自身做起,自然而然。
無論是早餐券或是洗衣房的磁卡,在丹麥哥本哈根,他們傳遞出對人的信任與尊重,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點點滴滴,在細節裡堆砌,生長成為文化,而成長中的孩子,也同樣被這樣的文化滋養著。
東西方歷經的事情不同,文化不同,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但是,如果我們渴望孩子能擁有誠實正向的能量,那麼,我們大人也要以身作則,透過身體和行為去傳遞。回頭想想,是呀,我們的長輩也常說「身教重於言教」。
就像在哥本哈根的公車上,安穩的孩子們,還有那位爸爸的平靜與自在從容,令我印象深刻。如果我們期待孩子能夠尊重別人,那麼,大人也要尊重孩子,也尊重其他人。如果我們期待孩子能夠保有好奇跟積極,那麼,我們也要對生命充滿熱情。
用好奇與熱情的眼光看世界,以尊重與信任的態度過生活。這10天,雲門孩子們和我不只在年會中用共通的語言──身體來交流,我們更在日常裡,有了發現和反思,大開了眼界。
(本文作者為雲門教室研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