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有更好的方式逃離痛苦...與其自殺,不如自救 | 健康遠見
人際

有更好的方式逃離痛苦...與其自殺,不如自救

【專家觀點】
有更好的方式逃離痛苦...與其自殺,不如自救

在現今社會中,不時有自殺事件發生,聽到相關新聞報導,除令人覺得遺憾外,也不禁感嘆生命的脆弱。尤其,有些個案平時表現良好,看似正常,卻突然尋短,撒手逝去,親友在震驚之餘,更是難以平復創傷。

專家指出,自殺多出於一時衝動,有超過半數的當事人,考慮不到十分鐘便付諸實行,且常因藥物或酒精的催化所致。更重要的是,輕生的念頭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個人會如此匆促決定,純粹只是想逃避痛苦,過更好的生活,而非真的想死。但在關鍵時刻,卻因缺乏宣洩管道,或不知如何應變,而貿然走上絕路。

為避免自我傷害的行為發生,個人除平時要做好情緒管理,懂得有效調適壓力外,若因故想要自殺,且該念頭揮之不去時,應立即尋求協助,如撥打119、各地心理輔導專線(如張老師、生命線等),或找可信任的親朋好友、醫療專業人員、神職人員傾訴,切莫一味隱忍,釀成難以挽回的結果。

另外,對於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經常要與自殺意念相對抗的人,若能建立妥善的配套措施,相信也能降低自殺成功的風險,茲提供以下建議:

  羅列可求助的名單與電話號碼(如醫師、心理師或相關協談單位),並放置於居家、工作場所的明顯處或身上,以備不時之需。

  視情況將醫囑藥物全交付給親友處理,透過他人的督促,除能按時服藥外,也能防範蓄意過量使用導致的自殺。

  家中不要放置有危險性的物品,如刀子、繩索、瓦斯、木炭、農藥等,若有需要也要收藏在安全處,確實保管好,並有條件的使用。

  製作各類活動(如散步、聽音樂、看電影或觀賞展覽等)的時間表,讓患者嘗試學習新事物,接觸多元刺激,讓每天過得充實。

  除家屬的陪伴外,即使患者缺乏意願,也應儘可能安排社交機會,學習建立人際關係,避免持續孤立、疏離,造成與現實環境脫節。

  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如菸、酒或毒品。患者常為紓解鬱悶、緊張等感受或幫助睡眠而私自使用,如此會使其更易莽撞行事,增加自傷可能性。

  培養患者寫日記的習慣,記錄生活中的點滴與心得,透過文字的堆積,既能發揮紓解情緒的功用,往後更能作為個人進步的對照資料。

最後要強調的是,自殺並不能解決難題,唯有主動求助,才是最好的路。而大家若能對周遭他人多付出一點關心,願意多花些時間與心思聆聽,適時對釋放自殺警訊者給予援手,相信如此就能有效避免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一起成為珍愛生命的守門員吧。

(圖片來源:flickr martinak15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